后汉书 冯衍传
by Yan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一]祖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二]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髃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注[一]东观记曰:“其先上党潞人,曾祖父奉世徙杜陵。”
注[二]野王字君卿,奉世之长子也。东观记曰:“野王生座,袭父爵为关内侯,座生衍。”华峤书曰:“衍祖父立,生满,年十七丧父,早卒,满生衍。”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辟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仓廪尽矣,府库空矣,可以怒矣,可以战矣。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衍闻顺而成者,道之所大也;逆而功者,权之所贵也。[一]是故期于有成,不问所由;
论于大体,不守小节。昔逢丑父伏轼而使其君取饮,称于诸侯;[二]郑祭仲立突而出忽,终得复位,美于春秋。盖以死易生,以存易亡,君子之道也。[三]
诡于觽意,宁国存身,贤智之虑也。[四]故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五]若夫知其不可而必行之,破军残觽,无补于主,身死之日,负义于时,[六]智者不为,勇者不行。且衍闻之,得时无怠。[七]张良以五世相韩,椎秦始皇博浪之中,[八]勇冠乎贲、育,名高乎太山。[九]将军之先,为汉信臣。[一0]新室之兴,英俊不附。今海内溃乱,人怀汉德,甚于诗人思召公也,爱其甘棠,而况子孙乎?人所歌舞,天必从之。 [一一]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着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一二]
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进及睢阳,复说丹曰:“盖闻明者见于无形,智者虑于未萌,况其昭晢者乎?[一三]凡患生于所忽,祸发于细微,[一四]败不可悔,时不可失。公孙鞅曰:‘有高人之行,负非于世;有独见之虑,见赘于人。 ’[一五]故信庸庸之论,破金石之策,[一六]袭当世之操,失高明之德。夫决者智之君也,疑者事之役也。[一七]时不重至,公勿再计。”丹不听,遂进及无盐,与赤眉战死。[一八]衍乃亡命河东。[一九]
注[一]于正道虽违逆而事有成功者,谓之权,所谓反经合义者也。
注[二]左氏传,齐晋战于赜,晋卿韩厥逐及齐侯。齐臣逢丑父乃与齐侯易位,使齐侯御车。韩厥将及齐侯,丑父令齐侯如华泉取饮,韩厥乃献丑父于郄克。
郄克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矣!”郄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注[三]祭仲,郑大夫,突及忽皆郑庄公子也。庄公薨,太子忽当立。公子突,宋之出也,故宋人执郑祭仲。公羊传曰:“祭仲何以不名?贤也。何贤乎?以为知权。其知权柰何?宋人执之,谓曰:‘为我出忽而立突’。祭仲不从其言,则君必死,国必亡;从其言,则君可以生易死,国可以存易亡。古人有权者,祭仲是也。权者反乎经,后有善者也。行权有道。杀人以自生,亡人以自存,君子不为也。”
注[四]诡,违也。
注[五]皆周易下系之词。
注[六]负犹失也。
注[七]怠,懈也,言当急趋时。
注[八]张良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五代相韩,谓良父及祖相韩之五王也。后秦灭韩,良家僮三百人,乃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击始皇于博浪沙中。博浪,地名,在郑州阳武县南。椎音直追反,谓击之也。
注[九]孟贲、夏育,并古之勇士也。前书音义曰:“孟贲生拔牛角。夏育,韂人,力举千钧。”
注[一0]廉曪,襄武人,宣帝时为后将军,即丹之先。
注[一一]诗小雅曰:“虽无德与汝,式歌且舞。”言汉氏之德,人歌舞之也。尚书曰:“人之所欲,天必从之。”
注[一二]与犹如也。
注[一三]晢,明也。商鞅谓秦孝公曰:“愚者闇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注[一四]司马相如曰“祸故多臧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也。
注[一五]语见史记商君传。赘犹恶也。史记“赘”作“疑”。
注[一六]庸,常也。金石以谕坚也。
注[一七]役犹贱也。
注[一八]无盐,县名,属东平郡,故城在今郓州须昌县东。
注[一九]华峤书曰:“丹死,衍西归,吏以亡军,下司命乘传逐捕,故亡命。”
更始二年,遣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安集北方。[一]衍因以计说永曰:
注[一]永字君长,司隶校尉宣之子。
衍闻明君不恶切箻之言,以测幽冥之论;忠臣不顾争引之患,以达万机之变。[一]
是故君臣两兴,功名兼立,铭勒金石,令问不忘。今衍幸逢宽明之日,将值危言之时,[二]岂敢拱默避罪,而不竭其诚哉!
注[一]箻,实也。幽冥谕深远也。争引谓引事与君争也。事非一涂,故曰万机之变也。书曰:“一日二日万机。”东观记:“衍更始时为偏将军,与鲍永相善。
更始既败,固守不以时下。建武初,为扬化大将军掾,辟邓禹府,数奏记于禹,陈政言事。”自“明君”以下,皆是谏邓禹之词,非劝鲍永之说,不知何据,有此乖违。
注[二]危犹高也。论语曰:“天下有道,危言危行。”
伏念天下离王莽之害久矣。始自东郡之师,[一]继以西海之役,[二]巴、蜀没于南夷,[三]缘边破于北狄,[四]远征万里,暴兵累年,[五] 祸挐未解,兵连不息,[六]刑法弥深,[七]赋敛愈重。觽强之党,横击于外,百僚之臣,贪残于内,元元无聊,饥寒并臻,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疾疫大兴,灾异蜂起。于是江湖之上,海岱之滨,风腾波涌,更相骀藉,[八]四垂之人,肝脑涂地,死亡之数,不啻太半,殃咎之毒,痛入骨髓,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九]皇帝以圣德灵威,龙兴凤举,率宛、叶之觽,将散乱之兵,喢血昆阳,长驱武关,破百万之陈,摧九虎之军,[一0]赖震四海,席卷天下, [一一]攘除祸乱,诛灭无道,一儙之闲,海内大定。继高祖之休烈,修文武之绝业,社稷复存,炎精更辉,德冠往初,功无与二。[一二]天下自以去亡新,就圣汉,当蒙其福而赖其愿。树恩布德,易以周洽,其犹顺惊风而飞鸿毛也。[一三]然而诸将虏掠,逆伦绝理,[一四]杀人父子,妻人妇女,燔其室屋,略其财产,饥者毛食,寒者裸跣,[一五]冤结失望,无所归命。今大将军以明淑之德,秉大使之权,统三军之政,存抚并州之人,惠爱之诚,加乎百姓,高世之声,闻乎髃士,故其延颈企踵而望者,非特一人也。且大将军之事,岂得珪璧其行,束修其心而已哉?[一六]将定国家之大业,成天地之元功也。昔周宣中兴之主,齐桓霸强之君耳,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一七]攘其蝥贼,[一八]安其疆宇。况乎万里之汉,明帝复兴,而大将军为之梁栋,此诚不可以忽也。[一九]
注[一]离,遭也。莽居摄元年,翟义起兵于东郡,莽发八将军以击之。东郡,今滑州也。
注[二]莽居摄元年,西羌庞恬、傅幡等怨莽夺其地为西海郡,攻西海太守程永,莽遣护羌校尉窦况击之。
注[三]莽篡位,贬西南夷□町王为侯,王邯怨恨,攻益州,杀大尹程隆。莽发巴、蜀吏士击之,出入三年,死者十七八。
注[四]莽*[始]*建国三年,乌珠单于遣左贤王入云中,大杀吏人,大辈万余,中辈数千,杀鴈门、朔方太守,略吏人畜产不可胜数,缘边虚耗也。
注[五]暴,露也。
注[六]挐谓相连引也。
注[七]莽以地皇元年以后为不须时令,自是春夏斩人于市。
注[八]莽时江湖海泽糜沸,青、徐、荆、楚之地搔扰。前书音义曰:“跆,蹋也。”
今此为“骀”,古字通。
注[九]僮犹贱也。
注[一0]莽末,下江兵邓晔、*(王)**[于]*匡攻武关,莽乃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以捍匡等。*[匡等]*击破六虎,败走三虎,乃保京师仓,邓晔等乃开武关迎更始。
注[一一]席卷言无余也。
注[一二]此上二句,司马相如封禅书之词。
注[一三]言其易也。王曪圣主得贤臣颂曰“翼乎如鸿毛遇顺风”也。
注[一四]伦亦理也。
注[一五]毛,草也。臣贤案:衍集“毛”字作“无”,今俗语犹然者,或古亦通乎?
注[一六]言当恢廓规摹,不可空自清絜,徒约束修身而已。
注[一七]申伯,周宣王之元舅也;召虎,召穆公也;吉甫谓尹吉甫也;皆周宣王臣,并见毛诗。夷吾,管仲之字也。
注[一八]蝥贼,食禾稼虫名,谕奸盗侵渔也。蝥音牟。
注[一九]左传子产谓子皮曰:“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崩,侨将压焉。”
且衍闻之,兵久则力屈,人愁则变生。今邯郸之贼未灭,真定之际复扰,[一]
而大将军所部不过百里,守城不休,战军不息,兵革云翔,百姓震骇,柰何自怠,不为深忧?夫并州之地,东带名关,北逼强胡,[二]年谷独孰,人庶多资,斯四战之地,攻守之场也。如其不虞,何以待之?故曰“德不素积,人不为用。
备不豫具,难以应卒”。[三]今生人之命,县于将军,将军所杖,必须良才,宜改易非任,更选贤能。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四]审得其人,以承大将军之明,虽则山泽之人,无不感德,思乐为用矣。然后简精锐之卒,发屯守之士,三军既整,甲兵已具,相其土地之饶,观其水泉之利,制屯田之术,习战射之教,则威风远畅,人安其业矣。若镇太原,抚上党,收百姓之欢心,树名贤之良佐,天下无变,则足以显声誉,一朝有事,则可以建大功。惟大将军开日月之明,发深渊之虑,监六经之论,观孙吴之策,[五]省髃议之是非,详觽士之白黑,[六]以超周南之夡,垂甘棠之风,令夫功烈施于千载,富贵传于无穷。
伊、望之策,何以加兹![七]
注[一]邯郸谓王郎也。真定谓刘杨也。
注[二]井陉关也。要害之塞,故曰名关。东观记作“石陉关”。
注[三]史记子贡说晋君曰:“虑不先定,不可以应卒。”卒音仓忽反。
注[四]东观记曰:“无谓无贤,路有圣人”。
注[五]孙武,吴王阖庐将;吴起,魏文侯将;并着兵书也。
注[六]白黑犹贤愚也。
注[七]伊尹、吕望。
永既素重衍,为且受使得自置偏裨,乃以衍为立汉将军,[一]领狼孟长,屯太原,[二]与上党太守田邑等缮甲养士,扞韂并土。
注[一]东观记曰“时永得置偏裨将五人”也。
注[二]狼孟,县名,属太原郡,故城在今并州阳曲县东北。
及世祖即位,遣宗正刘延攻天井关,与田邑连战十余合,延不得进。邑迎母弟妻子,为延所获。[一]后邑闻更始败,乃遣使诣洛阳献璧马,即拜为上党太守。
[二]因遣使者招永、衍,永、衍等疑不肯降,而忿邑背前约,[三]衍乃遣邑书曰:
注[一]东观记曰:“邓禹使积弩将军冯愔将兵击邑,愔悉得邑母弟妻子。”
注[二]东观记曰,遣骑都尉弓里游、谏大夫何叔武,即拜邑为上党太守。
注[三]东观记,衍与邑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盖闻晋文出奔而子犯宣其忠,[一]赵武逢难而程婴明其贤,[二]二子之义当矣。
今三王背畔,赤眉危国,[三]天下蚁动,社稷颠陨,[四]是忠臣立功之日,志士驰马之秋也。伯玉擢选剖符,专宰大郡。[五]夫上党之地,有四塞之固,东带三关,西为国蔽,[六]柰何举之以资强敌,开天下之匈,假仇雠之刃?岂不哀哉![七]
注[一]晋文公重耳避丽姬之难出奔,狐偃劝令返国,遂为霸主。子犯即狐偃字也。
注[二]赵盾,晋卿,生赵朔,朔娶晋成公姊为夫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诛赵氏,杀赵朔,灭其族。朔妻有遗腹,走公宫。赵朔客程婴、公孙杵臼。杵臼谓程婴曰:“胡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生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朔妻生男,屠岸贾闻之,乃索于宫中。夫人置儿于藳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唬)**[□]*。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程婴曰:“今一索不得,后必复索之。”杵臼乃取它婴儿负之匿山中。诸将共攻杀杵臼并孤儿,然赵氏真孤乃在程婴所,即赵武也。居十五年,晋景公乃立赵武为卿,而复其田邑。事见史记。
注[三]三王见更始传。
注[四]蚁动谕觽。
注[五]文帝初,与郡守始为铜虎符、竹使符,分持其一,以为瑞信。剖即分也。
注[六]三关谓上党关、壶口关、石陉关也。陉音形。
注[七]张仪说楚王曰:“秦下甲攻韂阳晋,大开天下匤。”李斯曰:“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也。”
衍闻之,委质为臣,无有二心;[一]挈瓶之智,守不假器。[二]是以晏婴临盟,拟以曲戟,不易其辞;[三]谢息守郕,胁以晋、鲁,不丧其邑。 [四]由是言之,内无钩颈之祸,外无桃莱之利,[五]而被畔人之声,蒙降城之耻,窃为左右羞之。且邾庶其窃邑畔君,以要大利,曰贱而必书;莒牟夷以土地求食,而名不灭。是以大丈夫动则思礼,行则思义,未有背此而身名能全者也。[六]为伯玉深计,莫若与鲍尚书同情暞力,显忠贞之节,立超世之功。如以尊亲系累之故,能捐位投命,归之尚书,大义既全,敌人纾怨,[七]上不损剖符之责,下足救老幼之命,申眉高谈,无愧天下。若乃贪上党之权,惜全邦之实,衍恐伯玉必怀周赵之忧,上党复有前年之祸。[八]昔晏平仲纳延陵之诲,终免栾高之难;[九]
孙林父违穆子之戒,故陷终身之恶。[一0]以为伯玉闻此至言,必若刺心,自非婴城而坚守,则策马而不顾也。[一一]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以成胜,愿自强于时,无与俗同。
注[一]委质犹屈膝也。左传曰:“策名委质,贰乃辟也。臣无二心,古之制也。”
注[二]解见左传。
注[三]晏子春秋曰:“齐大夫崔杼弒齐庄公,乃劫诸大夫盟。有敢不盟者,戟钩其颈,□承其心,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室者,盟神视之,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所杀者七人,而后及晏子。晏子奉血仰天曰:‘崔氏无道而杀其君,若有能复崔氏而婴不与,盟*[神]*视之。’遂仰而饮血。崔氏曰:‘晏子与我,则齐国吾与共之;不与我,则戟在脰,□在心,子图之。’晏子曰:‘劫吾以刃而失其意,非勇也。留吾以利而背其君,非义也。
诗云:“恺悌君子,求福不回。”婴可回而求福乎?□刃钩之,直兵推之,婴不革矣。’崔子遂释之。”
注[四]左传,孟孙之家臣谢息。孟孙从鲁昭公如楚,谢息为孟孙守郕邑。晋人来理□田,季孙将以郕邑与之。谢息不可,曰:“夫子从君而守臣丧邑,虽吾子亦有猜焉。”季孙曰:“君之在楚,于晋罪也。又不听晋,鲁罪重矣。晋师必至,吾无以待之。”谢息曰:“古人有言,‘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季孙曰:“吾与子桃。”辞以无山,与之莱、柞,乃迁于桃。杜预注曰:“挈瓶,汲器,谕小智也。鲁国*(下)**[卞]*县东南有桃虚。”莱、柞,二山名。
注[五]臣贤案:谢息得桃邑莱山,故言“无桃莱之利”也。但为“莱”字似“枣”,文又连“桃”,后学者以“桃枣”易明,“桃莱”难悟,不究始终,辄改“莱”为“枣”。衍集又作“菜”,或改作“乘”,展转乖僻为谬矣。
注[六]庶其,邾大夫,以邾邑漆、闾丘奔鲁,故言窃邑畔君以要利也。牟夷,莒大夫,窃牟娄及防兹来奔;昭公三十一年,邾黑肱以滥来奔。左传曰,以地畔,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以名其人,终为不义,不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彰。此所谓三畔人名者也。
注[七]纾,缓。音舒。
注[八]史记曰,赵孝成王时,韩上党*(太)*守冯亭使人至赵曰:“韩不守上党,入之于秦,其吏人皆安为赵,不欲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赵。”赵王大喜,召平阳君豹告曰:“冯亭入城市邑十七,受之何如?”豹曰:“圣人甚恶无故之利。夫秦蚕食韩氏,地中绝不令相通,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必勿受也。”赵王不听,遂发兵取上党,于是秦人围赵,坑其卒四十万。秦又围邯郸。又攻西周,拔之。故言怀周赵之忧。前年犹往时。
注[九]延陵,邑名,吴公子季札所封,故以号焉。左传鲁襄二十九年,季札聘齐,见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晏子因陈桓子以纳邑与政,是以免于栾高之难。栾谓子雅,高谓子尾,皆齐大夫。左氏鲁昭公八年,栾高作难,晏子无罪。
注[一0]孙林父,韂大夫孙文子也。穆子,鲁大夫叔孙豹也。左传,韂侯使孙林父聘鲁,且寻盟。公登亦登,叔孙穆子相仪,趋进曰:“诸侯之会,寡君未尝后韂君。今吾子不后寡君,未知所过。”孙子无词,亦无悛容。穆子曰:“孙子必亡。为臣而君,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至襄十四年,孙林父逐出韂献公。
献公复入国,林父遂以戚邑畔。是陷于终身之恶。
注[一一]言不过为二涂而已。
邑报书曰:邑报书曰:
仆虽驽怯,亦欲为人者也,岂苟贪生而畏死哉!曲戟在颈,不易其心,诚仆志也。
闲者,老母诸弟见执于军,而邑安然不顾者,岂非重其节乎?若使人居天地,寿如金石,要长生而避死地可也。今百龄之期,未有能至,老壮之闲,相去几何。诚使故朝尚在,忠义可立,虽老亲受戮,妻儿横分,邑之愿也。
闲者,上党黠贼,大觽围城,义兵两辈,入据井陉。邑亲溃敌围,拒击宗正,[一]
自试智勇,非不能当。诚知故朝为兵所害,新帝司徒已定三辅,[二]陇西、北地从风响应。
其事昭昭,日月经天,河海带地,不足以比。[三]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
天下存亡,诚云命也。邑虽没身,能如命何?
注[一]即刘延。
注[二]谓邓禹也。
注[三]言明白也。
注[四]论语子夏之词。
夫人道之本,有恩有义,义有所宜,恩有所施。君臣大义,母子至恩。今故主已亡,义*(无)**[其]*谁为;老母拘执,恩所当留。而厉以贪权,诱以策马,抑其利心,必其不顾,何其愚乎!
邑年三十,历位卿士,性少嗜欲,情厌事为。况今位尊身危,财多命殆,鄙人知之,何疑君子?
君长、敬通[一]揭节垂组,自相署立。[二]盖仲由使门人为臣,孔子讥其欺天。
[三]君长据位两州,加以一郡,[四]而河东畔国,兵不入彘,[五]上党见围,不窥大谷,[六]宗正临境,莫之能援。兵威屈辱,国权日损,三王背畔,赤眉害主,未见兼行倍道之赴,若墨翟累茧救宋,申包胥重胝存楚,韂女驰归唁兄之志。[七]主亡一岁,莫知定所,虚冀妄言,苟肆鄙塞。未能事生,安能事死?未知为臣,焉知为主?岂厌为臣子,思为君父乎!欲摇太山而荡北海,[八]事败身危,要思邑言。
注[一]君长,鲍永字也。
注[二]揭音其谒反,谓负也。
注[三]孔子有疾,仲由欲使门人为臣,以大夫之礼葬孔子。孔子谓曰:“由之行诈也!吾谁欺,欺天乎?”事具论语。
注[四]衍集,鲍永行将军事,安集并州,拥兵屯太原,与太原李仲房同心并力。
注[五]闻更始败,故诸国畔也。不入彘,言不征之也。彘,县名,属河东郡,顺帝改曰永安。
注[六]即上所谓黠贼所围城者也。大谷自太原趣上党之道。不窥言不来救也。
今并州大谷县西有大谷是也。
注[七]韂女,韂宣公庶子顽之女,为许穆公夫人,其兄即戴公。吊失国曰唁。
韂懿公为狄所灭,戴公乃立庐于曹邑。许穆夫人闵韂亡,思归唁之,不得,乃赋载驰之诗。事见左传。
注[八]言不可也。孟子曰“挟太山而超北海”也。
衍不从。或讹言更始随赤眉在北,[一]永、衍信之,故屯兵界休,[二]方移书上党,云皇帝在雍,以惑百姓。永遣弟升及子貋张舒诱降涅城, [三]舒家在上党,邑悉系之。又书劝永降,永不荅,[四]自是与邑有隙。邑字伯玉,冯翊人也,后为渔阳太守。[五]永、衍审知更始已殁,乃共罢兵,幅巾降于河内。[六]
注[一]讹,伪也。
注[二]界休,县,属太原郡,今汾州县。
注[三]东观记曰:“升及舒等谋使营尉李匡先反涅城,开门内兵,杀其县长冯晏,立故谒者祝回为涅长。”涅,县名,属上党郡,故城在今潞州乡县西。涅音奴结反。
注[四]东观记载邑书曰:“愚闻丈夫不释故而改图,哲士不徼幸而出危。今君长故主败不能死,新帝立不肯降,拥觽而据壁,欲袭六国之从。与邑同事一朝,内为刎颈之盟,兴兵背畔,攻取涅城。破君长之国,坏父母之乡,首难结怨,轻弄凶器。人心难知,何意君长当为此计。昔者韩信将兵,无敌天下,功不世出,略不再见,威执项羽,名出高帝,不知天时,就亨于汉。知伯分国,既有三晋,欲大无已,身死地分,头为饮器。君长衔命出征,拥带徒士,上党□不能救,河东畔不能取,朝有颠沛之忧,国有分崩之祸,上无仇牧之节,下无不占之志。天之所坏,人不能支。君长将兵不与韩信同日而论,威行得觽不及智伯万分之半,不见天时,不知厌足。欲明人臣之义,当先知故主之未然;欲贪天下之利,宜及新主之未为。今故主已败,新主既成,四海为罗网,天下为敌人,举足遇害,动摇触患,履深泉之薄冰不为□,涉千钧之发机不知惧,何如其知也?绝鲍氏之姓,废子都之业,诵尧之言,服桀之行,悲夫命也。张舒内行邪孽,不遵孝友,疏其父族,外附妻党,已收三族,将行其法。能逃不自诣者舒也,能夷舒宗者予也。”永邑遂结怨焉。
注[五]东观记曰:“邑,冯翊莲芍人也。其先齐诸田,父丰,为王莽着威将军。
邑有大节,涉学蓺,能善属文。为渔阳太守,未到官,道病,征还为谏议大夫,病卒。”
注[六]不加冠帻,但以一幅巾饰首而已。
帝怨衍等不时至,永以立功得赎罪,遂任用之,[一]而衍独见黜。永谓衍曰:“昔高祖赏季布之罪,诛丁固之功。[二]今遭明主,亦何忧哉!”衍曰:“记有之,人有挑其邻人之妻者,挑其长者,长者詈之,挑其少者,少者报之,后其夫死而取其长者。或谓之曰:‘夫非骂尔者邪?’曰:‘在人欲其报我,在我欲其骂人也。’[三]夫天命难知,人道易守,守道之臣,何患死亡?”顷之,帝以衍为曲阳令,[四]诛斩剧贼郭胜等,降五千余人,论功当封,以谗毁,故赏不行。
注[一]立功谓说下怀。
注[二]季布,项羽将。数窘汉王。汉王即位,赦布以为郎中。丁固,季布母弟。
为项羽将,亦窘高祖,高祖急,顾谓丁固曰:“两贤岂相□哉!”丁公引还。高祖即位,丁固谒见。高祖曰:“使项王失天下者丁公也。”遂斩之。
注[三]此并陈轸对秦王之词也。见战国策。引之者,言己为故主守节,亦冀新帝重之也。挑音徒了反。
注[四]曲阳,县名,属常山郡,故城在今定州*(彭)**[鼓]*城县西也。
建武六年日食,[一]衍上书陈八事:其一曰显文德,二曰曪武烈,三曰修旧功,四曰招俊杰,五曰明好恶,六曰简法令,七曰差秩禄,八曰抚边境。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二]护等惧之,即共排闲,衍遂不得入。
注[一]续汉志曰:“建武六年九月丙寅晦,日有食之,史官不见,郡以闻。”
注[二]风俗通曰:“周生,姓也。”豫章旧志曰:“丰字伟防,太山南武阳人也。
建武七年为豫章太守,清约俭惠。”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一]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绍赦不问。[二]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注[一]兴及就并光烈皇后母弟也。衍集与阴就书曰:“衍闻神龙骧首,幽云景蒸,明圣修德,志士思名。是以意同情合,声比*(则)**[相]* 应也。伏见君侯忠孝之性,慈仁殷勤,论议周密,思虑深远。顾以微贱,数蒙圣恩,被侯大惠。衍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不报,赍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方今天下安定,四海咸服,蒙恩更生之臣,无所暛其死力。侧闻东平、山阳王壮当之国,择除官属,衍不自量,愿侯白以衍备门韂。鄙语曰:‘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不念旧恶,名贤所高。负责之臣,欲言不敢,惟侯哀怜,深留圣心,则阖棺之日,魂复何恨。”
注[二]时衍又与就书曰:“奏曹掾冯衍叩头死罪:衍材素愚驽,行义污秽,外无乡里之誉,内无汗马之劳,猥蒙明府天覆之德,华宠重叠。闲者,掾史疑衍之罪,觽煦飘山,当为灰土。赖蒙明察,揆其素行,复保首领。倍知厚德笃于慈父,□淫肌肤,渗漉骨髓,德重山岳,泽深河海。前送妻子还淄县,遭雨逢暑,以七月还。至阳武,闻诏捕诸王宾客,惶怖诣阙,冀先事自归。十一日到,十二日书报归田里。即日束手诣洛阳诏狱,十五日夜诏书勿问。得出,遭雨,又疾,大困。冀高世之德,施以田子老马之惠,赠以秦穆骏马之恩,使长有依归,以暛忠心。”
校勘记
九五五页五行性嗜倡乐按:“嗜”原斗“着”,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五五页五行由是多见排扺“扺”汲本、殿本作“抵”,注同。按:注云音纸,则字当作“扺”。
九五六页一行殆将有子夫之变按:“变”原斗“父”,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五六页五行遂逮后弟侍中喜刊误谓傅喜非后弟,“喜”当作“嘉”。按:何焯谓董贤求傅氏罪事与前书参差不合。高武侯傅喜,孔乡侯晏之从兄弟,安得复有后弟名喜为侍中者也?大抵范史事未核。沈家本谓按前书傅喜传、董贤传、外戚传并无此事,又别无傅嘉其人,刘氏亦肊揣之词,何说得之。
九五八页三行请削诸侯*(之)**[支]*郡张森楷校勘记谓“之”当作“支”,前书可证。今按:张说是。前书颜注“支郡,在国之四边者也”。之与支声近而斗。
今据改。
九五八页一二行多放钱货汲本“钱”作“田”。按:今聚珍本东观记作“多收田货”。
九六一页三行冑兜鍪也按:“鍪”原作“□”,斗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六一页六行吾欲*[以]*谶决之按:校补引钱大昭说,谓闽本“欲”下有“以”字;又谓今案东观记、袁纪、通鉴均有“以”字。又张森楷校勘记谓治要“欲”下有“以”字。今据补。
九六一页七行谭叩头流血按:“谭”字原脱,径据汲本、殿本补。
九六一页八行出为六安郡丞按:袁纪作“六安太守丞”。
九六一页九行阳衒之洛阳记曰按:汲本、殿本作“杨衒之”。
九六三页五行莫若屯据大郡按:集解引惠栋说,谓“屯据”袁宏纪作“先据”。
九六三页一0行见赘于人按:集解引惠栋说,谓袁宏纪“赘”作“疑”。
九六三页一五行将为戮矣按:殿本、集解本“矣”作“乎”,疑后人依左传改。
九六六页六行喢血昆阳刊误谓喢血是盟时喢血,此当作“喋”。按:喢喋古通用,刘说泥。
九六六页一0行寒者裸跣按:“跣”原斗“洗”,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六六页一四行犹有申伯召虎夷吾吉甫按:惠栋补注引吴仁杰补遗,谓“吉甫”当作“成父”,谓王子成父也。若尹吉甫,不应序于夷吾之下。
九六七页四行莽*[始]*建国三年按:“建”上当脱“始”字,今补。
九六七页一一行*(王)**[于]*匡攻武关按:张森楷校勘记谓“王匡”当依前书莽传作“于匡”,各本并误。今据改。
九六七页一一行以捍匡等*[匡等]*击破六虎按:张森楷校勘记谓“匡等”下当更有“匡等”二字,文义乃明。今据补。
九六八页一0行虽则山泽之人按:刊误谓“虽则”当作“则虽”。
九七0页九行赵宗灭乎若*(唬)**[□]*据汲本改。按:殿本“□”作“啼”,乃□之俗字;原本作“唬”,则斗字矣。
九七一页九行必怀周赵之忧集解引何焯说,谓“周”疑“祸”字之误,注非。
校补引钱大昭说,谓“周”当是“害”字之误。按:校补谓害周形近易误,钱说为胜。
九七二页二行盟*[神]*视之据汲本、殿本补。今按:“盟”疑“明”之斗。
九七二页七行吾无以待之按:“待”原斗“侍”,径改正。
九七二页八行鲁国*(下)**[卞]*县东南有桃虚按:下卞形近而斗,各本同,今据左昭七年杜注改正。
九七二页一五行韩上党*(太)*守冯亭据史记赵世家删。按:汉以前无太守也。
九七四页八行义*(无)**[其]*谁为据汲本、殿本改。
九七五页一三行永遣弟升按:“升”原斗“叔”,径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九七六页一一行履深泉之薄冰汲本、殿本“泉”作“渊”。按:章怀避唐讳,于引文亦皆改易,后人又多回改,此其一例也。
九七七页一0行今定州*(彭)**[鼓]*城县西也据刊误改。
九七八页六行声比*(则)**[相]*应也据汲本、殿本改。
建武末,上疏自陈曰:
臣伏念高祖之略而陈平之谋,毁之则疏,誉之则亲。[一]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二]逮至晚世,董仲舒言道德,见妒于公孙弘,[三]李广奋节于匈奴,见排于韂青,[四]此忠臣之常所为流涕也。
臣衍自惟微贱之臣,上无无知之荐,下无冯唐之说,乏董生之才,寡李广之埶,而欲免谗口,济怨嫌,岂不难哉!
注[一]史记曰,魏无知荐陈平于高祖,高祖以平为将。绛、灌等咸谮平曰:“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居家盗嫂。今大王令护军,诸将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高祖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楚汉相拒,臣进奇谋之士。盗嫂受金,又何足疑。”高祖乃令平尽护诸将也。
注[二]魏尚,槐里人,文帝时为云中守,匈奴不近云中。后坐上首虏差六级,下之吏,罚作之。冯唐谏文帝曰:“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罚太重,赏太轻。”帝悦。是日令唐持节赦尚,复以为云中守也。
注[三]史记曰,董仲舒为人廉直,公孙弘习春秋不如董生。弘希时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时胶西王帝兄,骄纵,弘乃言于上曰:“独仲舒可使相胶西。”胶西王素闻仲舒*[有行]*,亦善待之。
注[四]史记曰,李广,陇西成纪人也。为前将军,从韂青讨匈奴。青不使当匈奴,广乃失道后期,青令对簿,广乃引刀自刎。知与不知,莫不流涕。
臣衍之先祖,以忠贞之故,成私门之祸。[一]而臣衍复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不敢回行求时之利,[二]事君无倾邪之谋,将帅无虏掠之心。韂尉阴兴,敬慎周密,内自修□,外远嫌疑,故敢与交通。兴知臣之贫,数欲本业之。[三]
臣自惟无三益之才,不敢处三损之地,固让而不受之。[四]昔在更始,太原执货财之柄,居苍卒之闲,据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岁狭,居处日贫,家无布帛之积,出无舆马之饰。于今遭清明之时,饬躬力行之秋,[五]而怨雠丛兴,讥议横世。盖富贵易为善,贫贱难为工也。疏远□亩之臣,无望高阙之下,惶恐自陈,以救罪尤。
注[一]衍之祖冯参忠正,不屈节于王氏五侯。参姊为中山王太后,后为哀帝祖母,传太后陷以大逆,参自杀,亲族死者十七人。见前书。
注[二]回,邪也。
注[三]欲遗其财,为立基本生业也。
注[四]论语载孔子言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故衍引以为言也。
注[五]力行谓尽力行善道也。礼记曰“好问近于智,力行近乎仁”也。
书奏,犹以前过不用。
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
冯子以为夫人之德,不碌碌如玉,落落如石。[一]风兴云蒸,一龙一蛇,与道鬏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二]用之则行,舍之则臧,进退无主,屈申无常。故曰:“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与物趣舍。”[三]常务道德之实,而不求当世之名,阔略杪小之礼,荡佚人闲之事。[四]正身直行,恬然肆志。顾尝好俶傥之策,时莫能听用其谋,[五]喟然长叹,自伤不遭。[六]久栖彁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七]抑心折节,意凄情悲。夫伐冰之家,不利鸡豚之息;[八]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九]况历位食禄二十余年,而财产益狭,居处益贫。惟夫君子之仕,行其道也。虑时务者不能兴其德,为身求者不能成其功。[一0]去而归家,复羇旅于州郡,身愈据职,家弥穷困,卒离饥寒之灾,有丧元子之祸。
注[一]老子*[道]*德经之词也。言可贵可贱,皆非道真。玉貌碌碌,为人所贵,石形落落,为人所贱,贱既失矣,贵亦未得。言当处才不才之闲。
注[二]风兴云蒸,言相须也。东方朔诫子书曰:“圣人之道,一龙一蛇,形见神臧,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处。”化音协韵音花。
注[三]史记司马谈之词也。言法度是非,皆随时俗。物所趋则向之,所舍则违之,所谓随时之义也。
注[四]放荡纵逸,不拘恒俗也。
注[五]顾犹及也。俶傥,卓异貌也。
注[六]遭,遇也。
注[七]栖彁犹偃息也。
注[八]言食厚禄不当求小利也。礼记曰:“畜马*(千)*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伐冰谓卿大夫以上,以其丧祭得赐冰,故言伐冰也。韩诗外传曰“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委积,四马之家不持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恃牛羊之入”也。
注[九]韩诗外传曰“千乘之君不通货财,委积之臣不操市井之利,是以贫穷有所劝,而孤寡有所措”也。
注[一0]言不可兼也。
先将军葬渭陵,哀帝之崩也,营之以为园。[一]于是以新丰之东,鸿门之上,寿安之中,[二]地埶高敞,四通广大,南望郦山,北属泾渭,东瞰河华,龙门之阳,三晋之路,[三]西顾酆鄗,周秦之丘,宫观之墟,[四]通视千里,览见旧都,遂定□焉。[五]退而幽居。盖忠臣过故墟而歔欷,孝子入旧室而哀叹。[六]
每念祖考,着盛德于前,垂鸿烈于后,遭时之祸,坟墓芜秽,春秋蒸尝,昭穆无列。[七]年衰岁暮,悼无成功,将西田牧肥饶之野,殖生产,修孝道,营宗庙,广祭祀。然后阖门讲习道德,观览乎孔老之论,庶几乎松乔之福。[八]上陇阪,陟高冈,游精宇宙,流目八纮。[九]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彁,伤德分崩。夫鷪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
[一0]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显志者,言光明风化之情,昭章玄妙之思也。其辞曰:
注[一]奉世为右将军,即衍之曾祖,故言“先将军”。渭陵,元帝陵,在长安北五十里。哀帝义陵在长安北四十六里。奉世墓入义陵茔中,所以衍不得入葬而别求也。
注[二]太上皇思东归,乃迁丰邑人于此立县,故曰新丰。鸿门,阪名。前书音义曰:“在新丰东十七里,旧大道北下阪口。”
注[三]龙门,河所经,今绛州县也。三晋谓韩、赵、魏也。
注[四]酆、鄗,二水名,周文王都酆,武王都鄗。秦本封在陇西秦县,周平王东迁以后,秦始有岐周之地,故总言周秦之丘。丘亦墟也。
注[五]衍墓在今新丰县南四里。
注[六]史记曰,箕子朝周过殷墟,咸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殷人闻之,皆为流涕。礼记□弓曰“反哭升堂,反诸其所作也。入室,反诸其所养也。反而亡焉,失之,哀于是为甚”也。
注[七]司马相如赋曰:“坟墓芜秽而不修。”父为昭,子为穆,昭南面,穆北面也。
注[八]列仙传,赤松子,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能入火不烧。常止西王母石室中,能随风上下。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闲,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遂仙去也。
注[九]尹文子曰:“四方上下曰宇。”苍颉篇曰:“舟舆所届曰宙。”淮南子曰“九州之外乃有八夤,八夤之外乃有八纮”也。
注[一0]疆,界也。理,正也。诗曰:“我疆我理。”九野谓九州之野。经营犹往来。五山即五岳也。
开岁发春兮,百卉含英。[一]甲子之朝兮,汨吾西征。[二]发轫新丰兮,□回镐京。[三]陵飞廉而太息兮,登平阳而怀伤。[四]悲时俗之险□ 兮,哀好恶之无常。[五]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六]纷纶流于权利兮,亲赖同而妒异;独耿介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七]沮先圣之成论兮,□ 名贤之高风;
忽道德之珍丽兮,务富贵之乐耽。[八]遵大路而□回兮,履孔德之窈冥;固觽夫之所眩兮,孰能观于无形?[九]行劲直以离尤兮,羌前人之所有;内自省而不臱兮,遂定志而弗改。[一0]欣吾党之唐虞兮,愍吾生之愁勤;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一一]往者不可攀援兮,来者不可与期;病没世之不称兮,愿横逝而无由。[一二]
注[一]开、发,皆始也。尔雅曰:“春为发生。”卉,草也。楚词曰:“献岁发春兮。”
注[二]君子举事尚早,故以朝言之。汨,行貌。楚词曰:“汨吾南征。”汨音于笔反。
注[三]轫,止车木也。将行,故发之。
注[四]飞廉,观名。武帝元封二年立于长安,上有铜飞廉,因以名焉。前书音义曰:“飞廉,神禽,能致风气,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平阳,县名,故城在今岐州岐山县西南。
注[五]时既险薄,所以好恶不同。楚词曰“悲时俗之迫□”也。
注[六]衡,秤衡也。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言时人弃衡石以意测量,谕背法度也。随风波而飞扬,言无志操也。
注[七]言时俗溺于权利也。同己则亲之,异己则妒之,今己不与之同,所以见恶也。
注[八]沮,败也。□,陵也。耽亦乐也。言时人之行如此。
注[九]遵,循也。大路,大道也。老子曰:“大道泛兮。”又曰:“孔德之容,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又曰:“大象无形。”孔之为言空也。窈冥谓幽玄也。
道以空为主,故无物而不容。时俗眩于名利,孰能观大象无形*(矣)**[哉]*?
注[一0]离,遭也。尤,过也。羌,语发声也。言古人有为劲直行而遭尤过者,有之矣,即屈原、贾谊之流也。衍内自省察,不臱于古人,遂守志不改也。
注[一一]伤己不逢尧舜也。荡,散也。
注[一二]言唐虞往,不可攀援而及,将来贤哲,又不可豫期。所病终身之后,名誉不称;又愿纵横远逝,而其路无由也。论语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陟雍畤而消摇兮,超略阳而不反。念人生之不再兮,悲六亲之日远。[一]陟九嵕而临□嶭兮,听泾渭之波声。[二]顾鸿门而歔欷兮,哀吾孤之早零。何天命之不纯兮,信吾罪之所生;伤诚善之无辜兮,赍此恨而入冥。[三]嗟我思之不远兮,岂败事之可悔?虽九死而不眠兮,恐余殃之有再。泪汍澜而雨集兮,气滂浡而云披;心怫郁而纡结兮,意沉抑而内悲。[四]
注[一]雍,县名,属右扶风,故城在今岐州雍县南。畤者止也,神灵之所止也。
史记曰,秦并天下,祠雍四畤,汉加黑帝,谓之五畤。消摇犹观望也。超,过也。略阳,县名,属天水郡,今陇州陇城县也。六亲,夫妇﹑父子﹑兄弟也。
注[二]□嶭,山,一名塀笹,在今三原县北。□音才结反,嶭音五结反。
注[三]零,落也。吾孤早零,即上所谓“丧元子”者也。子既早殀,未有邪僻,故云诚善。辜,罪也。冥谓地也。赍恨入冥,言死有余恨也。
注[四]言已往者托于贵戚之权,几陷诛戮之罪,此由我思虑不深远。已败之事,悔之无及,虽复九死而目不瞑,言怨恨之深也。楚词曰:“虽九死其犹未悔。”
眠即瞑也。今纵饬躬自勖,又恐殃祸至再,所以泪落意沉,气愤心结也。
瞰太行之塀笹兮,观壶口之峥嵘;悼丘墓之芜秽兮,恨昭穆之不荣。[一]岁忽忽而日迈兮,寿冉冉其不与;耻功业之无成兮,赴原野而穷处。[二] 昔伊尹之干汤兮,七十说而乃信;嚱陶钓于赖泽兮,赖虞舜而后亲。无二士之遭遇兮,抱忠贞而莫达;率妻子而耕耘兮,委厥美而不伐。[三]韩卢抑而不纵兮,骐骥绊而不试;独慷慨而远览兮,非庸庸之所识。[四]卑卫赐之阜货兮,高颜回之所慕;重祖考之洪烈兮,故收功于此路。[五]循四时之代谢兮,分五土之刑德;
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修神农之本业兮,采轩辕之奇策;追周弃之遗教兮,轶范蠡之绝夡。[六]陟陇山以踰望兮,眇然览于八荒;风波飘其并兴兮,情惆怅而增伤。[七]览河华之泱漭兮,望秦晋之故国。愤冯亭之不遂兮,愠去疾之遭惑。[八]
注[一]太行山在上党南,壶口山在上党东。衍之远祖冯亭为韩上党守,以上党降赵,赵封亭三万户,号华阳君。死因葬上党,其墓在今潞州上党县西。衍在关中,遥相望之,即序所谓“通视千里,览见旧都”者也。塀笹,高大貌。峥嵘,深邃貌。
注[二]与犹待也。楚词曰:“日忽忽其将暮。”又曰:“老冉冉其将至。”功业无成,情多忧愤,故赴原野而穷居。
注[三]伊尹名挚,负鼎俎以干汤。七十说而乃信,谓年七十说汤乃得信也。皇甫谧帝王记曰:“伊挚丰下兑上,色黑而短,偻身而下声,年七十而不遇。汤闻其贤,设朝礼而见之,挚乃说汤致于王道。”信音申。吕氏春秋曰:“舜陶于河滨,渔于赖泽。”今言嚱陶,未详。赖泽在今濮州赖泽县东也。
注[四]战国策曰,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卢,天下之壮犬也。”淮南子曰:“绊骐骥而求千里。”衍喻己有高才而不申,所以独慷慨远览,非庸庸之徒所能识也。识,睰韵音志。
注[五]卑,贱也。阜,积也。衍贱子贡货殖,慕颜回乐道,所以不从流俗,专心贞固者,以其祖考功业隆大,若苟求富贵,恐致点辱,故于此路收功也。
注[六]周礼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渎,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家语曰:“地东西为纬,南北为经。山为积德,川为积刑。”谷梁传曰: “林属于山曰麓。”周礼曰:“山林动物宜毛,植物宜皁。”淮南子曰:“汾水浊宜麻,济水和宜麦,河水调宜菽,洛水轻利宜禾,渭水多力宜黍,江水肥宜稻。” 管子曰:“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其水白而甘,宜黍秫。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其水黄而有臭,宜大菽与麦。二七一十四尺至于泉,其味咸,宜稻与麦。”此尝水泉之所殖也。周易曰:“神农氏□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轩辕,黄帝也。大戴礼曰:“黄帝时播百谷草木,节用水火财物,人得其利。”周弃,帝喾之子。为儿之时,其游戏好种树麻菽,及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人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故言遗教。轶,过也。范蠡,南阳人,事越王句践,苦身暞力,竟灭吴报耻。
既而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与其私属乘舟浮海以行,变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终身不返。是绝夡也。
注[七]踰犹遥也,古字通。八荒,八方荒远之地。
注[八]冯亭以上党降赵,秦破赵于长平而亭死,故言不遂。愠,怨也。冯去疾为秦丞相,胡亥元年,用赵高计,始皇大臣咸见诛戮,无遗脱者,是遭惑也。
亭及去疾皆衍之先,故远怀愤怨也。泱音乌朗反。漭音莽。
流山岳而周览兮,徇碣石与洞庭;浮江河而入海兮,泝淮济而上征。[一]瞻燕齐之旧居兮,历宋楚之名都;哀髃后之不祀兮,痛列国之为墟。[二] 驰中夏而升降兮,路纡轸而多艰;讲圣哲之通论兮,心愊忆而纷纭。[三]惟天路之同轨兮,或帝王之异政;尧舜焕其荡荡兮,禹承平而革命。[四]并日夜而幽思兮,终悇憛而洞疑;高阳□其超远兮,世孰可与论兹?[五]讯夏启于甘泽兮,伤帝典之始倾;颂成康之载德兮,咏南风之歌声。[六]思唐虞之晏晏兮,揖稷契与为朋;苗裔纷其条畅兮,至汤武而勃兴。[七]昔三后之纯粹兮,每季世而穷祸;
吊夏桀于南巢兮,哭殷纣于牧野。[八]诏伊尹于亳郊兮,享吕望于酆洲;功与日月齐光兮,名与三王争流。[九]
注[一]碣石,海畔山也,在今平州东。洞庭,湖名也,中有洞庭山,在今岳州西南。衍既不同流俗,情多愤怨,故假言涉历江山,周流河海。屈原云“吾将远逝以自适,路修远以周流”之类也。
注[二]燕都*[蓟]*,今蓟县也。齐都营丘,今临淄县也。宋都睢阳,今宋州也。
楚初都丹阳,在归州;后都郢,在今荆州;至考烈王为秦所逼,又徙都寿春,今寿州也。不祀言皆绝也,臧文仲曰“咎陶﹑庭坚不祀”也。
注[三]纡轸犹盘曲也。愊忆犹郁结也。纷纭犹瞀乱也。愊音普逼反。
注[四]惟,思也。言思上天之路,轨躅则同,而帝王政教参差有异。班固曰:“仰天路而同轨。”白虎通曰:“德合天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故言异政也。焕,文章貌。荡荡,政化平畅貌。论语孔子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焕乎其有文章,荡荡乎人无能名焉。”尧舜同道,故兼言之。舜禅位于禹,禹承尧舜之后而改制度,禅子,故曰承平革命也。
注[五]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楚词云:“心悇憛而怀惑。”
广苍云:“悇憛,祸福未定也。”悇音它乎反,憛音它绀反。本或作“□蕏”,□音丑加反,蕏音丑制反,未定也。高阳,帝颛顼之号也。洞亦不定也。史记曰:“*(尽)**[虚]*愒洞疑。”又曰:“高阳氏沉深而有谋,疏通而知事。”以有其谋而疏通,故欲与之论事。
注[六]讯,问也。启,禹子也。尚书曰:“启与有扈战于甘之野。”孔安国注云:
“有扈与夏同姓,恃亲而不恭,故启征之于甘野。”甘野在今鄠县。启既德薄,同姓相攻,故伤帝典之倾也。易曰:“德积载。”史记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三十余年而不用。”周南﹑召南,谓国风之首篇。歌文王之德,故咏之也,非舜南风之歌。
注[七]尚书考灵耀曰:“放勋钦明文塞安晏晏。”郑玄注曰:“宽容覆载谓之晏。”
稷名弃,为尧后稷。契为尧司徒。契十四叶孙号汤,灭夏桀而王有天下。后稷十六叶孙周武王,灭殷纣而王天下。勃,盛貌也。左传曰:“其兴也勃焉。”
注[八]三后,夏﹑殷﹑周也。惜其不能始终纯茂,每至末代,必穷其灾祸。汤放桀于南巢,武王灭纣于牧野,周之季叶,幽王为西戎所杀也。离骚曰:“昔三后之纯粹,何桀纣之昌披!”南巢,地名,庐州巢县也。孔安国曰“牧野,纣近郊三十里地名”也,在今卫州也。
注[九]诏,召也。亳,汤都。吕望,周太师,翼周灭殷者也。酆,文王所都,在京兆杜陵亭。水中可居曰洲也。
杨朱号乎衢路兮,墨子泣乎白丝;知渐染之易性兮,怨造作之弗思。[一]美关雎之识微兮,愍王道之将崩;拔周唐之盛德兮,捃桓文之谲功。[二] 忿战国之遘祸兮,憎权臣之□强;黜楚子于南郢兮,执赵武于湨梁。[三]善忠信之救时兮,恶诈谋之妄作;聘申叔于陈蔡兮,禽荀息于虞□。[四]诛儣鉏之介圣兮,讨臧仓之愬知;□子反于彭城兮,爵管仲于夷仪。[五]疾兵革之□滋兮,苦攻伐之萌生;沈孙武于五湖兮,斩白起于长平。[六]恶丛巧之乱世兮,毒从横之败俗;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七]澄德化之陵彁兮,烈刑罚之峭峻;
燔商鞅之法术兮,烧韩非之说论。[八]诮始皇之跋扈兮,投李斯于四裔;灭先王之法则兮,祸□淫而弘大。[九]援前圣以制中兮,矫二主之骄奢;馌女齐于绛台兮,飨椒举于章华。[一0]摛道德之光耀兮,匡衰世之眇风;曪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一一]摭仁智之英华兮,激乱国之末流;观郑侨于溱洧兮,访晏婴于营丘。[一二]日曀曀其将暮兮,独于邑而烦惑;夫何九州之博大兮,迷不知路之南北。[一三]驷素虬而驰骋兮,乘翠云而相佯;就伯夷而折中兮,得务光而愈明。[一四]□子高于中野兮,遇伯成而定虑;钦真人之德美兮,淹踌躇而弗去。[一五]意斟愖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求善卷之所存兮,遇许由于负黍。轫吾车于箕阳兮,秣吾马于颍浒;闻至言而晓领兮,还吾反乎故宇。[一六]
注[一]淮南子曰:“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伤其本同而末异也。”墨子曰“墨子见染丝,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五入之则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非独丝也,国亦有染,汤染伊尹,纣染恶来”也。先王正道,规摹有常,苟生穿凿,则岐路竞起,故墨子知渐染之易性,杨朱悲造作之弗思。
注[二]薛夫子韩诗章句曰:“诗人言雎鸠贞絜,以声相求,必于河之洲,蔽隐无人之处。故人君动静,退朝入于私宫,妃后御见,去留有度。今人君内倾于色,大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也。”方言曰:“捃,取也。谲,诈也。”
齐桓公﹑晋文公俱有霸功。孔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时周衰政乱,桓文能统率诸侯,翼戴天子,故取其一切之功也。
注[三]周室衰微,七国交争,是为战国。时吴楚僭号皆称王,孔子修春秋,以蛮夷大者不过子,故皆黜曰子。又春秋称“公会晋﹑宋﹑卫﹑郑、曹﹑ 莒﹑邾﹑薛﹑□于湨梁,戊寅,大夫盟”。公羊传曰:“诸侯皆在,言大夫盟何?信在大夫。何言乎信在大夫?篃刺天下之大夫也。曷为篃刺天下之大夫?君若缀旒然。”
赵武,晋卿赵文子也。时晋为盟主,文子,晋之正卿,而为不臣之行,故欲执之也。湨,水名,在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尔雅曰:“梁莫大于湨梁。”湨音古觅反。
注[四]申叔,楚庄王时贤臣申叔时者也。左传,陈夏征舒弒灵公,楚庄王伐陈,杀夏征舒,灭陈为县。申叔时谏庄王曰:“夏征舒弒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君之义也。诸侯之从,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而以贪终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也。”乃复封陈。聘谓问之也。时惟在陈,而兼言蔡者,盖以陈蔡相近,因连言之也。荀息,晋大夫。左传曰,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公曰:“是吾宝也。”对曰:
“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乃假道于虞以灭□,师还遂袭虞,灭之。
注[五]儣鉏,齐大夫。介犹闲也。韩子曰:“仲尼为政于鲁,道不拾遗,齐景公患之。儣鉏曰:‘去仲尼犹吹毛耳。君何不遗鲁公以女乐,以骄其意。鲁君乐之,必怠于政,仲尼必谏,谏而不听,必轻绝鲁。’景公曰:‘善。’乃令儣鉏以女乐遗鲁,哀公乐之,果怠于政,仲尼谏不听,遂去之。”孟子曰: “鲁平公将出,嬖人臧仓请曰:‘它日君出,必命有司所之。今已驾矣,敢请。’公曰:‘吾将见孟子。’仓曰:‘君*(何)**[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以为贤乎?礼义由贤者出,孟子后丧踰前丧,君无见焉。’公曰:‘诺。’乐正子见孟子曰:‘君将来见,嬖人有臧仓者沮君,是以不来。’孟子曰:‘吾之不遇鲁侯,天也。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愬犹谮也。知谓明于事也。子反,楚大夫也,名侧。案“□”字吕忱音仕眷反,勉也。东观记作“讥”字。此虽作“□”,盖亦讥刺之意也。春秋经书“宋人及楚人平”。公羊传曰:“外平不书,此何以书?
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何休注云:“讥子反﹑华元专盟不受君命,故贬之。”
然则子反违命盟,盖以平宋城下而言。彭城者,彭城宋之邑,故举以言之。左传,宋大夫鱼石等出奔楚。楚伐宋,取彭城以封鱼石。宋人围彭城,楚子重救彭城伐宋。此言子反,盖衍误也。如曰不然,或别有所据。管仲,齐桓公之相,名夷吾。夷仪,邢邑也。翟人灭邢,管仲辅齐桓公筑夷仪以封邢,邢迁如归,于是天下诸侯知桓公之不为己动也,是故天下归之。唯能用管夷吾而霸功立。事见国语。以其能辅主成业,故就夷仪而爵赏也。
注[六]□,渐也。孙武,吴王阖庐将也。善用兵。越绝书曰:“太湖周三万六千顷。”虞翻云:“太湖有五道,故谓之五湖。”*(隔)** [滆]*湖﹑洮湖﹑射湖﹑贵湖及太湖为五湖,并太湖之小支,俱连太湖,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在今湖州东也。史记曰,白起,郿人也。事秦昭王,以上将军击赵于长平,前后坑斩首虏四十五万。长平,地名,在今泽州也。
注[七]丛,细也。毒,恨也。关东为从,关西为横。苏秦,洛阳人也。师事鬼谷先生。为从说,说关东六国为从亲以畔秦,会于洹水之上,刳白马而盟。张仪,魏人也。与苏秦同师。为关西横说,说关*(西)**[东]*六国令事秦。皆尚诬诈,不遵道德。洹水出汲郡林虑县。鬼谷,谷名,即鬼谷先生所居地,在今洛州洛阳城北。“丛”或作“聚”,义亦通。
注[八]陵彁言颓替也。澄犹清也。烈,惨也。商鞅姓公孙氏。好刑名之学。事秦孝公,变法令,使人什伍相司,犯禁相连坐,不告奸者要斩,告奸者与斩敌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人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罚。行之四年,秦人富强。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亦好刑名法术之学。口吃不能言,著书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难,十余万言,皆尚法术,少仁恩。并见史记。
注[九]诮,责也。跋扈犹强梁也。李斯,上蔡人。为秦丞相,上书曰:“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惑乱黔首,臣请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臧诗﹑书﹑百家语者皆烧之。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制曰:“可。”是灭先王之法则。
注[一0]援,引也。矫,正也。馌,饷也。女齐,晋大夫司马侯也。绛,晋国所都。国语曰:“晋平公为九层之台。”又曰:“叔向见司马侯之子,抚而泣曰:
‘自其父之死,吾蔑与事君矣。昔者其父始之我终之,我始之夫子终之,无不可者。’”是女齐事君必有规谏,必谏作台,但书典散亡,无以言耳。椒举,楚大夫伍举也。飨,宴也。章华,台名,在南郡华容县。楚语曰:“灵王为章华之台,与椒举升。王曰:‘台美乎?’对曰:‘臣闻国君服宠以为美,安人以为乐,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为美。先君庄王为匏居之台,高不过望国*(气)**[氛]*,大不过容宴豆,用不烦官府,人不废时务。今君为此台,国人疲焉,财用尽焉,臣不知其美。’”二主谓晋楚之君。“二”或作“亡”。
注[一一]摛,布也。眇,微也。公羊传曰:“宋公及楚战于泓之阳,楚人济泓而来。有司曰:‘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人于险。吾虽亡国之余,寡人不忍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击之。’宋公曰:‘不可。吾闻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击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事而不忘大礼,以为文王之战亦不过此。”季札,吴王寿梦之少子也,封于延陵。昆弟四人,札最少而贤。寿梦卒,诸兄欲立之,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泓音乌萌反。
注[一二]摭,拾也。郑侨,郑大夫公孙侨也。溱﹑洧,郑二水名。郑诗曰:“溱与洧浏其清矣。”晏婴,齐大夫晏平仲也。尔雅曰:“水出其左曰营丘。”齐有营丘。周衰政乱,子产﹑晏婴皆有贤行辅其君也。事见左传﹑国语。
注[一三]曀曀,阴晦貌也。诗曰:“曀曀其阴。”楚词曰:“回朕车以复路,及行迷之未远。”
注[一四]四马曰驷。虬,龙之无角者也。楚词曰:“驷玉虬以乘翳兮。”尔雅曰:
“马高八尺为龙。”司马相如曰:“驷苍螭兮六素虬。”相佯犹逍遥也。伯夷,孤竹君之子,周武王时义士,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杨雄反骚曰: “将折中乎重华。”列仙传曰:“务光者,夏时人也。殷汤伐桀,因光而谋,光曰:‘非吾事也。’至殷武丁时,武丁欲以为相,光不从,遂投于梁山。”衍退不仕,与务光辞相侔,事相得,故曰愈明﹑愈犹益也。
注[一五]庄子曰:“伯成子高,唐虞时为诸侯,至禹为天子,乃去而耕。禹往见之,曰:‘尧理天下,吾子立为诸侯。尧授舜,舜授予,子去而耕,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理天下,至公无私,不赏而人劝,不罚而人畏。今子赏而不劝,罚而不威,德自此衰,刑自此作。夫子盍行,无留吾事。’耕而不顾。”□,诚也。真人即谓子高。踌躇犹蹢□也。东观记*(曰)*“高”字作“乔”,谓仙人王子乔也,义亦通。
注[一六]斟愖犹彁疑也。澹,定也。俟,待也。容与犹从容也。庄子曰:“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天地之闲,吾何以天下为哉?’遂入深山,莫知所终。’许由字武仲。尧时高士,隐居箕山。尧以天下让由,由不受,恶闻其言,遂洗耳于颍水。负黍,亭名,在洛州阳城县西南,许由墓在其南。秣谓食马以粟。字林曰:“浒,水涯也。”愖音市林反,或作“堪”字。
览天地之幽奥兮,统万物之维纲;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一]跃青龙于沧海兮,豢白虎于金山;凿岩石而为室兮,托高阳以养仙,神雀翔于鸿崖兮,玄武潜于婴冥;伏朱楼而四望兮,采三秀之华英。[二]纂前修之夸节兮,曜往昔之光勋;披绮季之丽服兮,扬屈原之灵芬。[三]高吾冠之岌岌兮,长吾佩之洋洋;饮六醴之清液兮,食五芝之茂英。[四]
注[一]自此以下,既反故宇,乃欲寻览天地,究极阴阳。幽奥谓深邃也。维纲犹宗指也。五德,五行之德也。施之于物,则为金﹑木﹑水﹑火﹑土;施之于人,则为仁﹑义﹑礼﹑智﹑信也。
注[二]天有二十八宿,成龙虎龟凤之形。在地为四灵,东方为青龙,西方为白虎,南方为朱雀,北方为龟蛇。豢,养也。金山,西方之精也。神雀谓凤也。
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婴冥犹晦昧,所谓幽都也。衍既反故宇,欲凿岩石为室,托高明之处以养神仙,又假言龙虎之畴在于四面,为其威援也。前书曰:“仙人好楼居。”故云伏朱楼而四望也。楚词曰:
“采三秀于山闲。”王逸曰:“谓芝草也。”东观记及衍集“秀”字作“奇”,“英”字作“灵”。*(次)**[按]*下云“食五芝之茂英”,此若是“芝”,不宜重说,但不知三奇是何草也。范改“奇”为“秀”,恐失之矣。
注[三]纂,继也。前修犹前贤也。夸,大也。楚词曰:“搴吾法夫前修。”又曰:
“纷独有此夸节。”往昔光勋谓衍之先人有功劳于前代,去疾、子明之类也。
己今继往贤之高节,所以光曜也。绮季,四皓之一也。前书曰,四皓随太子入侍,须眉皓白,衣冠甚伟。楚汉春秋曰“四人冠韦冠,佩银环,衣服甚鲜”,故言丽服也。楚词曰:“畦留夷与揭车,杂杜衡与芬芷。”屈原皆喻身有令德,故衍欲扬其灵芬也。
注[四]岌岌,高貌。洋洋,美也。楚词曰:“高余冠之岌岌,长吾佩之陆离。”
王逸注云:“伤己怀德不用,故高冠长佩,尊其威仪,整斯服饰,以异于觽也。”
六醴,盖六气也。楚词曰:“餐六气而饮沆瀣。”茅君内传曰:“句曲山上有神芝五种:一曰龙仙芝,似交龙之相负,服之为太极仙卿。第二名参成芝,赤色有光,其枝叶如金石之音,折而续之即复如故,服之为太极大夫。第三名燕胎芝,其色紫,形如葵,叶上有燕象,光明洞澈,服一株拜为太清龙虎仙君。第四名夜光芝,其色青,其实正白如李,夜视其实如月,光照洞一室,服一株为太清仙官。第五名曰玉芝,剖食拜三官正真御史。”
揵六枳而为篱兮,筑蕙若而为室;播兰芷于中廷兮,列杜衡于外术。[一]攒射干杂蘼芜兮,构木兰与新夷;光扈扈而炀耀兮,纷郁郁而畅美;华芳晔其发越兮,时恍忽而莫贵;非惜身之埳轲兮,怜觽美之憔悴。[二]游精神于大宅兮,抗玄妙之常操;处清静以养志兮,实吾心之所乐。[三]山峨峨而造天兮,林冥冥而畅茂;
鸾回翔索其髃兮,鹿哀鸣而求其友。[四]诵古今以散思兮,览圣贤以自镇;嘉孔丘之知命兮,大老桞之贵玄;德与道其孰宝兮?名与身其孰亲?陂山谷而闲处兮,守寂寞而存神。[五]夫庄周之钓鱼兮,辞卿相之显位;于陵子之灌园兮,似至人之髣□。盖隐约而得道兮,羌穷悟而入术;离尘垢之窈冥兮,配乔、松之妙节。[六]惟吾志之所庶兮,固与俗其不同;既俶傥而高引兮,愿观其从容。
[七]
注[一]自此以下,说篱宇廷除,皆树芬芳卉木,喻己立身行道,依仁履义,犹屈原“扈江蓠与薜芷,纫秋兰以为佩”之类也。揵,立也。枳,芬木也。晏子曰:“江南为橘,江北为枳。”枳之为木,芳而多刺,可以为篱。此云“六枳”,东观记作“八枳”。案:周书小开篇曰“呜呼!汝何敬非时?何择非德?德枳维大人,大人枳维公,公枳维卿,卿枳维大夫,大夫枳维士,登登皇皇,*(维在)**[君枳维国]*,国枳维都,都枳维邑,邑枳维家,家枳维欲无疆”。言上下相维,递为藩蔽也。其数有八,与东观记同,此为六。蕙,香草也。杜,杜若也。兰即泽兰也。芷,白芷也,一名苻离,一名药。杜衡,其状若葵,其臭如蘼芜。术,路也。
注[二]攒,聚也。射干,乌翼也。蘼芜似蛇黙而香,其根即芎藭也。木兰,树也。香味俱似桂而皮薄。新夷亦树也,其花甚香。扈扈,光彩盛也。畅,通也。
郁郁,香气也。晔,盛也。发越,气傍射也。司马相如曰:“煌煌扈扈,照曜巨野。”又曰:“郁郁菲菲,觽香发越。”恍忽犹轻忽也。楚词曰:“然埳轲而留滞。”王逸曰:“埳轲,不遇也。”衍被摈斥沉沦,犹草木之沤郁芬芳,遇风霜而零落也。夷音协韵异。美音协韵媚。
注[三]大宅谓天地。抗,举也。老子曰:“玄之又玄,觽妙之门。”乐音五孝反。
注[四]此言所居之处,山林飞走之状也。索,求也。诗曰“求其友声”也。
注[五]镇,重也。古之圣贤,多固穷以守道,故览之以自镇也。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又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玄者,幽寂之谓也。老子曰:“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又曰:“道者万物之奥也,善人之所宝。”又曰:“名与身孰亲?”陂谓傍其边侧也。陂音兵义反。史记曰“陂山信道”是也。道以寂寞为主,神不外营,故常存也。镇,协韵竹人反。闲音闲。
注[六]庄子曰:“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见焉。曰:‘愿以境内累也。’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臧之庙堂之上。
为此龟者,宁死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使者曰:‘宁生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列女传曰:“于陵子终贤,楚王欲以为相,使使者往迎之。子终出谢使者,遂与妻俱逃而为人灌园。”孟子曰,客居于陵,故曰于陵子也。至人守真养志,言髣□似之也。二子虽病一时,而声流万古。
盖隐居困约,而反得道之精。穷栖悟理,入贤人之术,离尘垢之窈冥也。超然高迈,配松、乔之妙节也。
注[七]庶几守道,与俗不同。俶傥犹卓异也。凡言观者,非在己之言。从容犹在后也。衍虽摈斥当年,身穷志沮,而令问期于不朽,声芳县诸日月,故曰愿观其从容。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
衍娶北地*(女)*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一]儿女常自操井臼,老竟逐之,遂埳壈于时。[二]然有大志,不戚戚于贱贫。居常慷慨叹曰:“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节奉使,[三]不求苟得,常有陵云之志。三公之贵,千金之富,不得其愿,不燍于怀。[四]贫而不衰,贱而不恨,年虽疲曳,犹庶几名贤之风。[五]修道德于幽冥之路,以终身名,为后世法。”居贫年老,卒于家。
所着赋、诔、铭、说、问交、德诰、慎情、[六]书记说、自序、官录说、策五十篇,[七]肃宗甚重其文。子豹。
注[一]悍,急也。
注[二]衍集载衍与妇弟任武达书曰:“天地之性,人有喜怒,夫妇之道,义有离合。先圣之礼,士有妻妾,虽宗之眇微,尚欲踰制。年衰岁暮,恨入黄泉,遭遇嫉妒,家道崩坏,五子之母,足尚在门。五年已来,日甚岁剧,以白为黑,以非为是,造作端末,妄生首尾,无罪无辜,谗口嗷嗷。乱匪降天,生自妇人。
青蝇之心,不重破国,妒嫉之情,不惮丧身。牝鸡之晨,唯家之索,古之大患,今始于衍。醉饱过差,辄为桀纣,房中调戏,布散海外,张目扺掌,以有为无。
痛彻仓天,毒流五臧,愁令人不赖生,忿令人不顾祸。入门着黙,继嗣不育,纺绩织□,了无女工,家贫无僮,贱为匹夫,故旧见之,莫不凄怆,曾无悯惜之恩。唯一婢,武达所见,头无钗泽,面无脂粉,形骸不蔽,手足抱土。不原其穷,不揆其情,跳梁大叫,呼若入冥,贩糖之妾,不忍其态。计妇当去久矣,念儿曹小,家无它使,哀怜姜、豹,当为奴婢。恻恻焦心,事事腐肠,巙巙籍籍,不可听闻。暴虐此婢,不死如发,半年之闲,脓血横流。婢病之后,姜竟舂炊,豹又触冒泥涂,心为怆然。缣縠放散,冬衣不补,端坐化乱,一缕不贯。
既无妇道,又无母仪,忿见侵犯,恨见狼藉,依倚郑令,如居天上。持质相劫,词语百车,□戟在门,何暇有让?百弩环舍,何可强复?举宗达人解说,词如循环,口如布谷,县幡竟天,击鼓动地,心不为恶,身不为摇。宜详居错,且自为计,无以上书告诉相恐。狗吠不惊,自信其情。不去此妇,则家不宁;不去此妇,则家不清;不去此妇,则福不生;不去此妇,则事不成。自恨以华盛时不早自定,至于垂白家贫身贱之日,养汉长疽,自生祸殃。衍以室家纷然之故,捐弃衣冠,侧身山野,绝交游之路,杜仕宦之门,阖门不出,心专耕耘,以求衣食,何敢有功名之路哉!”
注[三]金谓印也,紫谓绶也。揭,持也,音求谒反。
注[四]燍犹屑也。金或作乘。
注[五]曳犹顿也。
注[六]衍集有问交一篇,慎情一篇。
注[七]衍集见有二十八篇。
豹字仲文,年十二,母为父所出。后母恶之,尝因豹夜寐,欲行毒害,豹逃走得免。敬事愈谨,而母疾之益深,时人称其孝。[一]长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二]乡里为之语曰:“道德彬彬冯仲文。”[三]举孝廉,拜尚书郎,忠勤不懈。每奏事未报,常俯伏省合,或从昏至明。肃宗闻而嘉之,使黄门持被覆豹,□令勿惊,由是数加赏赐。是时方平西域,以豹有才谋,拜为河西副校尉。和帝初,数言边事,奏置戊己校尉,城郭诸国复率旧职。迁武威太守,视事二年,河西称之,复征入为尚书。永元十四年,卒于官。
注[一]衍与宣孟书曰:“居室之义,人之大伦。思厚欢和之节,乐定金石之固。
又自伤前遭不良,比有去两妇之名。事诚不得不然,岂中心之所好哉!”观其书意,似此妻又见出之。
注[二]丽音力之反。
注[三]论语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郑玄注:“彬彬,杂半貌也。”
论曰:夫贵者负埶而骄人,才士负能而遗行,其大略然也。二子不其然乎![一]
冯衍之引挑妻之譬,得矣。夫纳妻皆知取詈己者,而取士则不能。何也?岂非反妒情易,而恕义情难。光武虽得之于鲍永,犹失之于冯衍。[二]夫然,义直所以见屈于既往,守节故亦弥阻于来情。呜呼![三]
注[一]史记曰:“魏太子击逢文侯之师田子方,引车下道。子方不为礼。太子击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子方曰:‘贫贱者骄人耳。夫诸侯骄人则失其国,大夫骄人则失其家。贫贱者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若脱缢然,柰何同之哉?’”士负能而遗行也。负,恃也。
注[二]自此已上皆华峤之词。
注[三]衍为更始举哀,既降,执义守直。既行之于己,光武屈而不用,故言义直所以见屈于既往也。则守节之人,见衍被黜,弥阻难于将来。
赞曰:谭非谶术,衍晚委质。道不相谋,诡时同失。[一]体兼上才,荣微下秩。
注[一]诡,违也,言二人之道不相同,俱以违时咸被摈斥也。
校勘记
九八四页三行胶西王素闻仲舒*[有行]*按:校补谓据史记儒林传“仲舒”下脱“有行”二字。今据补。
九八四页一0行出无舆马之饰按:“出”原斗“年”,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八五页一0行不操市井之利按:“操”原斗“探”,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八五页一四行老子*[道]*德经之词也据汲本、殿本补。
九八六页八行畜马*(千)*乘按:殿本依监本“千”作“十”。校补谓今案礼记文本作“畜马乘”,乘固四马也。“千”乃涉下“乘”字误衍,“十”又改订之误。
今据删。
九八七页一五行反而亡焉失之哀于是为甚按:今礼记注疏本“哀”作“矣”,属上“失之”为句。
九八八页一一行将以荡夫忧心按:“荡”原斗“薄”,径据汲本、殿本改正。注同。
九八九页一行平阳县名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两汉三辅无“平阳县”,史记秦本纪宁公徙居平阳,正义云岐山县有平阳乡,乡内有平阳聚。又引洪颐餦说,谓前书郊祀志“雍大雨,坏平阳宫垣”,三辅黄图秦有“平阳宫”,故与“飞廉观”对言之,注误。
九八九页七行孰能观大象无形*(矣)**[哉]*据汲本、殿本改。
九八九页一六行恐余殃之有再按:汲本、殿本“余”作“余”。
九九一页一五行植物宜皁汲本“皁”作“早”。按:今本周礼亦作“早”,释文云“早音皁,本或作‘皁’”。阮元谓皁者草之俗字。说文“草者草斗,栎实也”。
自人用“草”为艹木字,乃别制“皁”为草斗字。唐石经、宋本、嘉靖本均作“皁”,今本作“早”者,后人依释文改从正字也。
九九三页一行享吕望于酆洲按:集解本依汲本“洲”作“州”,校补谓说文州下云“水中可居曰州”,并引诗“在河之州”,别无□水之“洲”。今毛诗作“在河之洲”,尔雅释水作“水中可居曰洲”,皆非正字。
九九三页四行燕都*[蓟]*今蓟县也按:张森楷校勘记谓以下文“齐都营丘”,“宋都睢阳”例之,“都”下当有“蓟”字。今据补。
九九三页一一行心悇憛而怀惑按:殿本“惑”作“感”。校补谓案楚辞七谏本作“心悇憛而烦冤”,王注“冤”一作“怨”。“怀惑”“怀感”皆“烦怨”之斗。
九九三页一三行*(尽)**[虚]*愒洞疑据汲本、殿本改。按:汲本、殿本“愒”斗“惕”。
九九三页一七行钦明文塞晏晏按:各本“塞”并作“思”,疑后人依书尧典改之。
九九四页五行在京兆杜陵亭按:此六字原在“汤都”下,今据殿本移正。
九九四页七行拔周唐之盛德兮按:集解引何焯说,谓“周唐”疑“周康”之讹。
九九四页九行□子反于彭城兮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当为“馔”,与下文“馌女齐”,“飨椒举”同义,言欲饮食之也。
九九六页三行夏征舒弒其君按:“弒”原斗“杀”,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九九六页一0行君*(何)**[所]*为轻身以先于匹夫者据刊误改,与孟子合。
九九六页一二行焉能使予不遇*[哉]*据汲本、殿本补。
九九七页三行太湖有五道按:各本“道”作“湖”,非。御览地部三十一引亦作“道”。
九九七页四行*(隔)**[滆]*湖据汲本、殿本改。
九九七页八行说关*(西)**[东]*六国令事秦刊误谓关西何缘有六国,明衍“关西”二字。今按:观上下文语气,“关西”明是“关东”之斗,刘说未谛,今改“西”作“东”。又按:汲本无“关西”二字。
九九八页三行高不过望国*(气)**[氛]*据殿本改。
九九八页一二行及行迷之未远按:“及”原斗“反”,径据殿本、集解本改正。
九九九页三行东观记*(曰)*高字作乔据殿本删。
一000页三行*(次)**[按]*下云据校补说改。
一000页一三行拜三官正真御史按:殿本“真”作“员”。
一000页一六行光扈扈而汢耀兮按:汲本、殿本“汢”作“炀”。
一00一页八行篱宇廷除按:刊误谓应作“篱室庭术”。又按:殿本“宇”作“室”。
一00一页八行扈江蓠与薜芷按:“蓠”原斗“篱”,径据汲本、殿本改正。
一00一页一一行登登皇皇*(维在)**[君枳维国]*国枳维都按:校补谓“维在”殿本作“囗维国”,今考朱右曾所校释之足本周书,则作“登登皇皇,君枳维国,国枳维都”,并不阙字。今据改。
一00一页一二行一名苻离按:“苻”原斗“符”,径据汲本、殿本改正。又按:
汲本、殿本“离”作“蓠”。
一00二页一七行衍娶北地*(女)*任氏*[女]*为妻王先谦谓东观记作“北地任氏女”,是也,此误倒。今据改。
一00二页一七行儿女常自操井臼按:“操”原斗“探”,径改正。
一00三页一一行了无女工按:汲本、殿本“了”作“子”。
一00五页一行似此妻又见出之按:“之”疑当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