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声望,对科学家的认识
by Yan
zheng就中新网一条新闻:中国职业声望排行榜,科学家的声望等级位居首位,谈了他对建设民主社会的担忧。我觉得不能认同。
zheng的推演过程相当奇怪,本身包含了对“科学家”这个概念的误解,或者说带着媒体误导的痕迹。
“这真的不是一个值得乐观的结果。科学家被认为在专业上,同样在其他的学识上无所不知,因而具有这绝对的权威。小孩子们希望自己将来成为科学家,这背后,除了对人文、对社会的淡漠之外,还有一个是对权威和无所不知的不大健康的崇拜。”
科学家只是指从事科学研究的人,绝对不是权威,即使是本专业上。而且科学研究本身是需要民主的,与民主相辅相成。
在中国社会里,有些称呼被不适当地抬高了。比如,科学家,作家,诗人,他们简单的分别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写作的人,和写诗的人。但社会上,认为他们分别是从事科学研究、写作、和写诗,并成绩显著得到关注的人。这个误区是很多不必要争端的来源。
我有点怀疑这个排行调查的代表性。果真科学家是很多人职业生涯的目标?也许对于小学生,这是事实情况,但当他们长大了,就不一样了。我觉得现代中国人非常实际,而且非常浮躁,他们选择某个职业,也是为了名利。这也直接影响了很多基础领域的发展。最近看到过一个央视陈省身访谈实录,里面有一段:
主持人:那您能回答我,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您觉得是教育体制啊,还是我们的教育方式,还是别的什么?因为我们也不缺人才像您华罗庚、陈景润这样的世界级的大数学家都是中国人,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整体数学水平会比较落后呢?
陈省身:就是中国对于自然界的了解不太有兴趣,比方说有些外国人如果到了天津,他可以说研究天津小虫子有什么?中国没有人做这个事情,中国人很实际如果你要跟他讲,说我这个深圳、纽约的股票怎么样?大家有兴趣。因为你投资了之后,立刻就会变成钱当然很有意思。你比方说天津有什么小虫,可以很值得研究把它完全研究一下,或者小的植物,比方像我们南开大学,也有相当大的校园。校园里头有什么样的花是好看的为什么?是什么东西?中国人都没有兴趣,所以引起孩子、引起学生对数学或者科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这话虽然简单,但确实是根本的问题。中国人很少有傻瓜,把对自然界的兴趣一直保留到成年成家。发展中的中国,太浮躁,各种机制没有完善,人们的生活像是战斗。没有安全感,没有人能静下心来,做傻事。
我来说,要担心的话,该担心的是中国社会的浮躁。
我想如果有误解的话,那是来自公众的,正如你问中提到的,中国人本身对科学的兴趣不大,但是对做科学家的兴趣却很浓,这不让人奇怪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