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服饰

by Yan

gust谈了一个很好的话题:民族服装。我又看了他引用的文章:林思云:一个没有自己民族服装的民族,觉得有点沉重起来。

事实上,汉族不仅丢失了自己的民族服饰,而且没有了载歌载舞的本领。别族人快乐时,会唱起民歌跳起民族舞蹈,汉族人只有吃喝一顿了,但喝完后也没什么助兴的。汉族有各种戏剧,戏剧是看的听的,而不是亲自参与的。

有一个问题是:假设满清入关后,没有强制汉人改变发型服饰,到今天汉人还会以汉服为正装吗?也许在近代西方的冲击,和共产主义的改造下,还会是类似的情景。

林思云的文章里有一个错误:kimono是日语“着物”的发音,和服我猜是中国人对日本服装的称呼。我在商店里有时候看到“吴服”的名字,让我想,这种样式是吴地传过去的。

另外,穿不穿民族服饰,和性别也很有关系。在正式的场合,大多数国家的男子都会穿西服,虽然女子们有很多穿自己民族的服装。即使是在很重视民族特征的日本,我看他们学生毕业仪式时,男子穿的也是西服。这与男女的角色不同有关系。联系到前一个帖子引起的“国际化与本地化”的讨论,似乎男子着重的是国际化,女子着重的是本地化,而目的却是一致的。:)

但是我想说,正如林思云文章里的一个意思:服饰只是表面,文字才是内容。如果需要,我们完全可以从日本人使用并离不开汉字这事情上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