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Yan

小时候比现在古董,喜欢看姓氏起源这一类书,主要是关心父亲的姓“冯”,以及母亲的姓“李”。关于冯氏的起源,不同书本上说得差不多。Google 找了一段,贴在文章后面。

流传的《百家姓》据考证是北宋初年问世的,“冯”排在第9,就在很多人都会背的“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后面。这个“排名”不是根据人口的数量,而是显贵程度。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姓氏。

这两天媒体上报导新“百家姓”新鲜“出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主持完成了一项关于姓氏的调查研究,以此依据人口得到了一份新的排序。冯姓排第 31,李还是第 1。刘第 4,差点得了探花。报道说,研究人员还将陆续发表中国前300个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重新出版《中国姓氏大辞典》。

冯姓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出自姬姓,是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的后代。毕公高名高,是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被周武王封在毕,所以姓毕。到春秋时期,毕公高的后裔毕万,在晋国做官,晋灭魏国以后,毕万被封在魏。毕万的后代中有一个叫长卿的,被封在冯,长卿的后代用邑名作为自己的姓氏,就姓冯。冯姓来源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冯简子是郑简公时郑国的重要大臣,被封在冯,他的后代也是用封邑作为自己的姓氏,姓冯。发展和演变:冯姓有许多支派的来源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只能追溯到比较晚的年代。比如说,有些是战国时韩国上党太守冯亭的后代,有些是汉代征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有些是汉代宜都侯冯参的后代,有些是燕王冯弘的后代,有些是西魏时期宁州刺史冯宁的后代,有些是唐代监察御史冯师古的后代。先秦时期,冯姓主要在河南发展,也有一部分迁徙到了山东,到三国时期,冯姓已经发展到四川,湖北,东晋末年,冯姓有人迁徙到了辽宁。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的时候,冯姓有人迁居福建,到宋朝末期,又发展到了广东,清朝康熙至乾隆年间,冯姓开始进入台湾。冯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冯城,上党,颖川,宜都,安陵,京兆,杜陵,长乐,宁州,河间,射洪,中江,渠县,公安,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湖阳,和龙,宁化,上杭,漳州,武平,平远,潮州,揭阳,丰顺,梅州等。姓氏考略云:「冯氏出颖川者,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者,冯奉氏之后;出长乐者,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者,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者,西魏宁州剌史之后,出河间者,唐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一些有趣的链接:

全国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冯
国家地理:冯
慈溪千年望族
中国古玩网:冯姓何来
冯太后,矢志天下的女人
冯氏家族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