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使用繁體中文?
by Yan
前面一個帖子,我有意使用繁體字,雖然絕大部分訪問者應該是使用简体字的,但很明顯,沒有對他們的閲讀造成任何困難。:)
我不是很清楚當初爲何推廣簡體字,猜測大約是爲了書寫簡單。但是現在計算機已經非常普及,已經很少有人手寫文字了。而在計算機上輸入中文,不管是繁體還是簡體,都是同樣的工作量,而且,傳輸簡體字和繁體字需要的數據量也是一樣的(對不對呢?)。似乎已經沒有理由再推行簡體中文了。
估計很多人會和我一樣覺得繁體字寫出來比簡體字好看,特別是手寫的時候。簡體字讓中文的美感大打了折扣,不僅從書法上講,而且原有的構字与所指的聯係也損失了不少。比如這個麵字,一目了然,麵是用麥子做的。現在用的面字,它同時還是面子的面,方面的面,有點古怪。還有比如這個馬字,多像一匹馬啊。而簡體的马,被扒光了鬃毛,一點靈性也沒有了,和乌鸦的乌差不多。
中文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和載體,但是現在連統一的文字都沒有。在我們考慮、渴求兩岸統一的時候,是否也該考慮一下文字的重新統一?作爲大陸來的人,我希望兩岸能最終統一,而且是以和平的方式(另)。但是如何和平地統一,卻不是很清楚,擁護和平的人也沒有真正考慮過。
大陸人在這個問題上是有點傲慢的,很少有人從對方的角度來考慮考慮。雙方從各個方面來講力量懸殊,兩者合二爲一時權重相差太大。這時候大陸一方更應該主動調整自己以容納臺灣,而不是一味地說:統一,底綫是統一。而臺灣的政客也是利用這一點,製造受威脅,被欺淩的假象,激發臺灣民衆對大陸的抵觸情緒。
如何和平地走向統一是更需要我們討論的問題,其中可能包括文字的統一。我這裡瞎聊一下。
补充:
通过网友的评论,我了解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所以这个帖子的更有价值的部分在评论里。
延伸阅读:
對簡體字的不“鍾”
汉字简化常识
规范汉字
汉字改革
新帖子:
繁体字与简体字的竞争
品和花 繁體字還是一樣的,這兩個字筆畫本來也就不多
我個人是覺得簡體字很可惜,純粹是美感問題,很多字經過簡化,失去本來造字的意思了
我覺得兩種文字都好看,愛用什麼用什麼唄,但我個人支持學簡體字,為什麼?因為只要會簡體就能懂繁體,而會繁體卻懂不了簡體,–具我所知,大陸人都看得懂繁體字,而很多臺灣人卻看不懂簡體字.另外不論是繁體還是簡體都是文字的一種,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搜集各種證據來攻擊簡體字真是不應該.
我不認為簡體字是什麼人類智慧的結晶,不過是文化策略下的產物而已!
會簡體字就一定會繁體字?不一定!
同樣會繁體字就不懂簡體字?這也不一定!
學不學,用不用得上是關鍵,在台灣正式書寫是不用簡體字,讀書又以繁體字為主,不像大陸讀古籍不用繁體字,能完全讀懂讀通嗎?在這樣下,也難怪台灣人不怎麼懂簡體字了,完全不使用嘛!
>在這樣下,也難怪台灣人不怎麼懂簡體字了,完全不使用嘛!
well, most people in mainland don’t use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at all eithe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some ancient essays — but they’re printed in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
There’s a phenomenon that people who recognize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 are somehow able to read its counterpart. The phenomenon does exist, although to what extent it may apply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I think this is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and could be determined by scientific experiment.
By the way, as for so-called “intelligent crystal of mankind”, traditional ones are NOT either. It’s merely an outcome of Qin dynasty’s “culture policy”.
笔画和字数 多 会减慢思维,阅读,书写,应当简化,繁体字或甲骨文就留给专家 和 有兴趣的去研究吧, 全国10多亿,要那么多专家干啥,我认为当按照汉字个数制作相应的简单符号,如A B C D, 一点点的简化,虽然几千个简单符号 ,你看不懂,但对于3000年的人是没问题的,你能看懂简或繁 是由于词的联想,中国 写在一起我当然看懂 国了,如果单个国字 我也不知道它是什么,
主帖还漏了一篇文章:
汉字简化和字源
·方舟子·
一、
海外有人把简化汉字当成共产党的专利,未免太抬举了共产党。实际上,汉
字简化运动在共产党当政之前就一直在不断发展,即使是国民党政府,当初也试
图推行简化字,只是由于没有后来共产党政府的号召力而半途而废。至于后来国
民党出于“凡共产党支持的我们就反对”的政治目的,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反对、攻击、毁谤简体字,在台湾及海外遗毒至今,甚至于两年前《世界日报》
还长篇登载《简化字就是红卫兵》这种贻笑大方的文章,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共产党对汉字简化的主要功绩,就是把以前主要存在于知识界和民间的汉字简化
运动转化为国家政策,积极推行,并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
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
,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
至今台湾、海外一些攻击简化字的文章,所举的例子往往都是这个方案的,他们
以为它还在大陆通行,其对简化字之无知,由此可见。最可笑的,莫过于香港导
演李翰祥曾在《世界日报》上登文说,汉字简化后,他的名字就成了“李汗祥”
,不由让他汗涔涔下。“翰”何时又曾简化为“汗”来着?李导大概把某位大陆
人写的错别字也当成简化字,白出了一身汗。建议简化字的反对者都先去学学简
体字,再来发表高论。否则,支持简体字的人大体都懂繁体字,而反对的人却对
简体字一窍不通,这架还怎么打?
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
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
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
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平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
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
初认字时有多少字是通过了解字源才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
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
有一些简体字,本来是古字,比繁体字更符合造字规则,我举两个例子。
先说“众”字。简体的写法是三个人叠一块,这是“众”字的最原始的写法
,甲骨文就已经这么写了,就是《周语》所谓:“人三为众。”非常地好认好解
释。可是繁体字的“众”字,有多少人知道它为什么那么写?原来它的下部,实
际上也是三个“人”,只不过变了样了,不说还不容易看出来;而上部呢,根本
就是写错了,本来的写法应该是一个横着的“目”,《说文》解释说:“目,众
意。”我琢磨它的意思,大概这个“目”应该是“纲举目张”的“目”,也就是
网孔。网孔密密麻麻的,确实是“众意”。既然“三人,众意”,“目”也是“
众意”,未免重复累赘,去掉这个含义不明显而且写错的上半部,剩下原本的三
人,不是很好吗?
再来看“从”字。简体的写法是两个“人”字并在一起,这也是“从”的最
古老写法,也见于甲骨文,取“两人相从”之意。繁体的“从”可就不太好解释
了,它的右上角,是两个“人”,保留了“从”的最初写法,可是其他部分呢?
我们对照小篆,才发现这个字也是写错了,它的双人旁和右下角应该合在一块,
成为一个表示行走的偏旁,这大概是在小篆的时候才添上去的,楷书再把它割成
两半,可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类似这样的简体字还不少,比如“尘”、“礼”、“云”、“电”、“胡”
、“须”、“处”等等,不一一解释了。
二、
有反对汉字简化的台湾人声称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胡写出来的,比如“国”
字。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国”字写法的演变。
商金文上的“国”字写作“口戈”,左边的“口”四四方方表示土地,右边
的“戈”是武器,也就是说,“国”字的意思是用武器保卫下的土地。甲骨文的
写法颠倒过来,成“戈口”。到了周金文,在“口”下面加了一横,成为“或”
字了。这一横是什么意思呢?许慎说是“以守一,一地也”,与“口”重复,不
太可能,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横表示住在土地上的人。后来在“或”的左边加
了波状的一竖,表示“戈”的柄,到后来这一竖向两边扩展,成了“匚”,“或
”的最后被完全包围,成为繁体的“国”〔□或〕已是很晚的事了,大概是在李
斯制造小篆的时候。
但是这不等于说繁体的“国”是正宗,因为“国”字还有另外一条演变路线。
非常早的时候,商金文的“口戈”写法,右边的“戈”就被省略,光用“□”代
表“国”了,所以作废的第二批简化字把“国”写作“□”,也是古已有之。但
“□”的写法毕竟不容易辨认,所以就往里面填,这就有了“□八土”“□王”
“□玉”。如果我们到历史博物馆去,看到太平天国的旗帜,就会发现他们把“
太平天国”的“国”写成“□王”,那可绝不是郭沫若之流伪造的文物。武则天
造字,也在“国”字上作文章,先是“□武”,后来觉得有自己给困在里面的意
思,不吉,改成“□八方”〔上八下方〕。
“国”字可能是汉字中写法最多的一个字,据统计有四十一种之多,最奇怪
的一种写法是三个“秦”垒一块,大概是汉初的一种写法,取“三秦”之意。
简化的“国”字绝对不是郭沫若等人的胡诌,而是非常早就在民间通行了,
是最通行的写法,而且还流传到了国外,日本、韩国也都这么写,难怪大陆会把
它当成标准字。
简化字从来不是某几个人的自创,文字改革委员会在确定简化字时,遵循一
条总原则:“述而不作”,即只整理古来或民间的写法,不自创。
1994、3、1
突發奇想,如果日本可以平假名,片假名並用,那中文為何不能繁簡並用呢?
日文平假名和片假名并用这没错。
平假名是主要的拼音,片假名是用来拼写外来语词汇的。
而简体汉字是用于日常文字,繁体汉字用于古籍出版。
从这个意义上(字符的分工),日语和汉语是一致的。
COME ON,UNIVER太扯了罷?比喻得不倫不類!照你的意思,繁體字遲早會絕跡於生中,到時候可能就只好請日本人來教中文古典文學了(不過,就怕都會教錯了,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很多漢文的用法,在日本是不同的),語言文字是活的東西,要它存在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用它!!
解决这个好办,从今开始每月 推行 一个汉字 的简化,简化到一笔写成,犹如 一 之简单,一年就是10个,10年100个,100年1000个,200年2千个,几百年后,所有汉字都将一笔写成,
如果全世界都 一起简化, 每一件事物 对应一个 一笔符号,用1万个符号 即可表达万物,1000年内全球文字 沟通无障碍,
1000年后估计 都心电感应了,
本人2006年初去了西安旅行,目的是看秦始皇的兵馬桶,但看後卻令我大為感動,特別是對秦始皇的一生及功過,吸引我在六天時間內看了兩天/次..!在兵馬叛桶當中,有一立著雙手壓劍,把劍尖向地支撐著雙手,右手母指頭向東撓起的蔣官桶,他靜如脫兔的尊貴表情令我深刻感動!我通過當地導遊知道,因未能控制兵馬掉色的問題,當局已停止發掘工作了;而對秦始皇埋葬深於地下百多米的墓穴,更想多不敢想,如草率決定,會愧對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物,而肩負起保護歷史的責任!正如正體字(繁體字)是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是我們中華文化,字字京典有根有據,用簡體字去取締正體字,會成歷史罪人,你想值得嗎?那跟打開秦始皇的墓穴有何分別?!
其實簡體字一直以來,民間都有不同形式的採用,只不過共產黨當家後,有人從政治來考慮,藉文字要統一,共產黨簡體,國民黨用正體字!目的只是為開楚河漢界!中國要統一,需剔除舊有的共產陰影,用回當初中國傳統正體字,是我們全球華人大結一個中國的共識!
寒,有人说台湾还在闹文化大革命,看了楼上的发言,果然是真的,比如下面这种句子:
“用簡體字去取締正體字,會成歷史罪人,你想值得嗎?那跟打開秦始皇的墓穴有何分別?!”
(和红卫兵给人扣“走资派”、“白道专家”、“牛鬼蛇神”帽子的方式一致。你要敢问为什么被打倒,大胆!立刻踏上一万只脚!
再提醒一下,秦始皇的墓没有打开。就算将来有能力打开了,也不算历史罪人。埃及那么多法老的墓都被打开了,而且科学家还在一直不断地探索,都是历史罪人?
你的那个比喻给人的感觉是:繁体字如同兵马俑,就请永远把它埋了吧….)
“中國要統一,需剔除舊有的共產陰影,用回當初中國傳統正體字,”
(啊,麦卡锡先生,我们是不是每人还要签一份声明…)
LULU Says:
March 20th, 2006 at 8:00 am
COME ON,UNIVER太扯了罷?比喻得不倫不類!照你的意思,繁體字遲早會絕跡於生中,到時候可能就只好請日本人來教中文古典文學了(不過,就怕都會教錯了,學過日文的人都知道,很多漢文的用法,在日本是不同的),語言文字是活的東西,要它存在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用它!!
========================
这个吐槽的方式我看看不明白。而且我也看不出为什么邀请日本人来教中文古典文学(而不是“繁体字”——小马哥要打阿嚏了)。
不错,语言文字是活的东西,但是对于大多数人,使用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让语言存在。
另外,日文的假名数量很少,当然可以非常容易地并用。
Cathy Says:
June 29th, 2005 at 4:12 pm
在此我想就這個講一下心理的想法
說實在的,每次兩岸人說到這個,不少的大陸同胞就開始激動,甚至態度變得強硬
你們知道嗎
你們毎強硬一次,你們就把溝通的門關上了一點
讓很多理性,想讓你們多了解我們的台灣的人,心灰意冷地不想再讓你們知道他們的想法
只剩強硬派,大家大打網路口水戰
==============
这段说的不错,不过台湾来的“强硬派”在这里也存在,也应该提一下,否则就不够公正、平衡。
对,石油和煤炭都是生物的遗迹,让他们沉睡在地底更好,万一哪天,地下空了,整个陆地变成盆地就糟糕了,
电脑有辐射,你们还是见面谈吧,
我们老祖宗还转木取火,明儿起,大家都转木, 笨的原因是:不开窍,固执,最终走向灭亡,
你们是在沟通,你嘲笑他笨,他嘲笑你说话激动,强硬, 连对方说话方式都不尊重,还能尊重什么国家,大陆,台湾, 沟通的是内容,不是方式,
实在不行,都不用,开放新的文字,
你们的争吵使我想到 一个外星人 看着一群野人,
国家可以两制,文字也可,
楼上连环吐槽的方式我是真看不明白了…
你抛弃自己的思维就能看,
univer,吐槽是啥意思?:)
华仔21之金成山 Says:
March 27th, 2006 at 3:00 pm
你抛弃自己的思维就能看,
=============
…就能看啥?
桑葚 Says:
March 27th, 2006 at 3:19 pm
univer,吐槽是啥意思?:)
=============
google一下就大致明白了。
每一個繁體字的結構都是比簡體字有更華麗更豐富的藝術成份,廢除繁體字等於澈底擊碎中華文化的藝術!!
再来说两句。
看到小马哥上周在旧金山又说起汉字问题了。他认为减少文盲需要扩大学习正[繁]体字:因为正[繁]体字是象形文字,或许比较不容易学,但是也比较不容易忘记。
这个理由很难经得起推敲。扫盲的关键之一是降低识字的门槛(容易学),让尽可能多的人识字。如果连记都记不住(不容易学),那么还谈什么忘不忘。
关于小马哥说的“不容易忘”的问题,方舟子在他的一篇关于汉字简化的文章中曾经说过:
——-
反对汉字简化的一个理由,是繁体字符合汉字造字规则,虽然难写,却要比
简体字容易认。其实汉字演变到楷书,不管繁、简,都已是面目全非了,真想知
道一个字的由来,至少也必须懂得小篆甚至甲骨文,而教儿童认字的小学教师,
哪会有这样的功力?即使有水平高超的小学老师,能把某个字为何这么写讲得头
头是道,又岂是小学生能领会得了的?用繁体字的各位平心静气地想想,自己当
初认字时有多少字是通过了解字源才记下的?恐怕绝大部分字都是靠死记硬背记
下的吧?既然都是死记硬背,当然是笔划较简单的简体字好记好认好写。
——-
其实,小马哥的立场既不一致,也并非终极立场。说他不一致,他把繁体字当作中国文化遗产,那么他也应该去捧捧中医啊。如今在台湾中医地位好像不高,待到小马哥当了总统,一定要好好修理一下那废柴卫生署。
另外,这汉字也是不断演变的,小马哥凭什么以他认为的“正体字”为正统呢?说不定哪天冒出个先秦派,三代派,说小马哥支持的“正体字”也是破坏中华文明云云……
要玩起这政治来,参与者到头来都干净不了。比如,还是拿那小马哥做例子。小马哥力推汉语拼音,这就是破坏我中华文化,用汉语拼音去取缔注音文,会成历史罪人,你想值得吗?那个打开秦始皇的墓穴有何分别?。
这罪名够狠吧?非也!还有更恨的,比如可以说这汉语拼音乃是共产阴影,小马哥作为一个早期反共的人士,竟然到最后也吃了共党迷魂汤。然后可以高呼口号:“中国要统一,需剔除旧有的共产阴影,用回当初中国传统注音文!”
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不是和谁争论(既非和大陆,也非和台湾人),而是想说,关于汉字简化的争论掺杂了太多的政治,而政治只能毒害讨论(这不仅仅指来自大陆的争论,也指来自台湾的——在这个帖子上面,两者都有例子)。另外就是:永远别以为你占据了政治的最有利地形,前有麦卡锡,后有小马哥(不是说他们是同一类人),都证明了这一点……
回應一下樓上的…..
恩…基本上你的結論和你的原始想法好像有一點矛盾阿XD….
基本上主要是想回應上面你所提到的”中国传统注音文”
和學習文字速度上的觀點…..
不太清楚大陸方面關於文字拼音上的狀況…所以不敢說….
但是關於”注音文”應該指的是用台灣這裡通行的”注音符號”拼音法
取它的第一個音,然後和混用在一般的句子中,然後才叫做”注音文”吧?
中國字本身應該沒啥注音文的說法吧….
真要說的話應該就是造字法中的”形聲”字…不過我想你應該不是想說
那個吧….
另外關於繁體和簡體字的學習速度我想…這就比較主觀了….
基本上在兒童的學習階段
你學任何本國語言和文字應該都是很快的…
因為本身在該種環境下成長沒道理會覺得很難吧….
真的有差的或許是外國人吧….畢竟那是他的”外國語”
不過說到這裡就真的十分的好奇就是….一般在查國字時
在台灣的字典有兩種檢索字的方法
一種是使用”部首”也就是文字的偏旁,扣除部首筆畫後的剩餘筆劃來查字,另一種注音符號的順序來檢索文字
不知道大陸方面的字典又是如何呢?
另外有個小小的建議就是提到文字可以繼承傳統….不要一直題篆書
之類的當例子嘛XD…..繁體字和簡體字之所以現在還有討論的空間
不是因為它距離我們幾千年吧?不過就兩岸分裂後才50幾年….
繁體和簡體是各有優缺點的啊….不需一刀切兩段….把事情作單純的二分法,是最政治的說法啊XD…(也許也可以說是成為一個政客的必備技能XD)
最後小談一點政治…XD(是的以下離題不想看可以跳過)
不過我是試著用簡單明瞭的說法…..
那就是”台灣人真的是被嚇大的啊”
“洲際飛彈這類的東西1枚和幾百枚對不大的台灣來說真的是炸哪裡
都一樣啊……而且居然還要不停每年增加”
這就是台灣人對大陸人最難以釋懷的一點……Orz
居住在大陸的同胞或許很難想像這種壓力吧…..
畢竟大陸這麼大要是真有哪個國家對你們這麼作….或許你也會覺得
沒甚麼吧Orz…..
這絕對可以解釋所謂台灣強硬派的心理或是大多數台灣人的無奈
真的想統一就用文化來統一吧…….”中國”這兩個字不只是政治更是文化讓我們真的感受到和祖國(不過討厭這說法,我們又不是被割讓,或是殖民地)統一的好處……
ps.我支持統一但是希望是和”更”重視人民基本權利的中國統一…
一次離題這麼多真是抱歉啊Orz…..
楼上的写法好像十四行诗。
虽说这比较诗意,
但是,
我实在没看明白——
“你的結論和你的原始想法好像有一點矛盾”
到底在哪里。
确实应该写成注音符号更严谨一些,我那倒数第2、3、4段是为了证明“永远别以为你占据了政治的最有利地形”,而用了归谬的论证方式。我觉得我的表达还算清楚。
我同意你的观点——很显然,马英九作为一个政客,是熟悉二分法的。
大陆的字典也是并用音形。形就是部首检字法,和你说的一样。另外还有其他的部首检字法,比如四角号码。音则是音序检字法——按照字的读音去找相应的页码。
比如国字(拼音是Guo2),找音序索引表声母G之下的uo,2声(阳平)对应的页码。
不过,用几次之后,音序索引表就没用了,因为整部字典就是按照拼音音节顺序排列的,就像英文字典一样的alphabetic,几下就翻到了。我觉得比部首检字法快很多也方便很多。学过汉语拼音的可以立即拼出字的拼音,但是很少有人能立刻说出任意一个字的笔画。部首检字法只有在你不会读某字的时候才有用。
另外,洲际飞弹是ICBM,是一种战略武器,通常用来投放核武器的。你说的那个,是战术飞弹。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炮弹和手榴弹的区别…
“另外,洲际飞弹是ICBM,是一种战略武器,通常用来投放核武器的。你说的那个,是战术飞弹。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像炮弹和手榴弹的区别… ”
真糟糕啊…應該先查一下資料的…..
不過意思應該有到了….雖然用錯名詞orz…
話說今年會報效國軍….在這裡或許該說台軍…
管他的,反正又不是自願入伍
只希望你們那裡的手榴彈不要丟過來
就算是手榴彈還是可以要人命啊XD
“关于汉字简化的争论掺杂了太多的政治,而政治只能毒害讨论”
首先先說….我贊同這觀點…
至於
“你的結論和你的原始想法好像有一點矛盾”
是我沒表達好
應該是說,我覺得在你的留言中政治批判的意味
和你想帶給人的觀點有點矛盾
既然覺得政治可能讓討論缺乏理性思考的空間
那少談一點政治批判或許更能讓你所提的毒害討論的情形解少發生…
……吧?!
不過我好像也自打嘴巴…..也離題不少……
很少在大陸的網站留言….不自覺的就會扯到政治……
真是抱歉啊…..
不過看到這裡大部分的人討論都很還蠻理性的
所以就不自覺的過來湊熱鬧
“关于汉字简化的争论掺杂了太多的政治,而政治只能毒害讨论”
首先先說….我贊同這觀點…
至於
“你的結論和你的原始想法好像有一點矛盾”
是我沒表達好
應該是說,我覺得在你的留言中政治批判的意味
和你想帶給人的觀點有點矛盾
既然覺得政治可能讓討論缺乏理性思考的空間
那少談一點政治批判或許更能讓你所提的毒害討論的情形解少發生…
……吧?!
=========================
难道我指出一些人的发言在玩政治,也算玩政治?那么这件事可就成了悖论了。你总不能认为只要用了“政治”两个词,就是玩政治吧?看来……连说都不能说了。嗯?你说什么?哦,就是那个词啊!哪个词?就是那个词,英语里是以p开头,s结尾,一共8个字母……
不論是繁體也好,簡體也好,隨著政經文化的發展已經是朝兩種方向發展了,我使用繁體字也喜歡它,今天做一個中國人,不論你是使用繁體還是簡體都要去保存它,它是中華文化的根,簡體子方便是方便,聯合國將來就算把簡體字定為一尊,那也是從西瓜偎大邊的實用心態,人家絶對不是從保存你中華文化著眼,美國人巴不得中國一蹶不振。
簡體字把某些字改得很莫名,如果真要使用簡體字,希望能把這些現像修正過來,像是『胡鬍子』、『麵裡面』、『醜不丑』……,原本形義不同,現在全攪在一起了,這樣子好嗎?
『塵』本來是群鹿奔跑泥土飛揚,改成『尘』,氣勢不見了,气势弱了些。
原来汉字简化都上升到影响中国是否一蹶不振的问题啦?难道用回繁体字,我中华上国就从此中兴了?简体字都来自于民间,要说这莫名的问题,那也是民间的问题。文字首先是用来沟通、交流的,不是比武大会。你写书法,自然可以用繁体字——就算直接画成山水画都没问题,那更有气势。
簡體字都來自民間噢?
中興?是文化還是政經呢?
“塵”分明是一鹿奔跑,怎么会是群鹿呢?一只鹿奔跑,能有多大气势啊?
其实,你去查查许慎的《说文解字》,上面收的是
鹿
鹿 鹿
土
这个字(见鹿部),这才勉强能称得上气势。然而,我可不敢保证不会有秦以前主义者出来说:要真正有气势,起码也应该把25只以上的“鹿”和300多个“土”结合在一起嘛。就像现在流行的“颜文字”。
最后说一句,“尘”本身也是古字,你这个例子举得实在不好。
你们不该 囫囵吞枣, 应当 另想它法,
univer 你的思想太單純了!想將繁體字像兵馬桶般埋葬?!簡直憂想!中國現在通過門戶開放,令海外傳統文化回流,再次讓國內人認識繁體字的可貴,招牌、名片可見一斑!
探索別人埋於地下的的文化,即使破壞了也是別人的問題,與探索者無關,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表表者,很值得每一中國人尊重及保護…
Hanzi tai mafan le erqie jingchang chuxian luan4ma3, buru yong Pinyin.
univer 你很頑固,是100%簡體字的支持者及100%共產文化的倡導者,你需知道文化是需歷史的浸淫,欠缺了就是一個硬崩崩的東西,正如北京跟深圳的分別一樣,響往文化的人們的都希望去、留北京而不是深圳,深圳只是一個用經濟堆砌出來的現代城市,沒有歷史價值,跟北京感覺完全是兩回事,深圳也明白他們欠缺的地方,也在培育他們留存下的”歷史文化”…!國內提倡”學繁用簡”,既然如此,為何中國不可以走回正式的傳統正體字呢?在有規有矩的支持下,即使文字在民間的應用而有所改變,也不會影響原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 來自香港,不是台灣
看来我得更正一下:香港也有人还在搞文化大革命。
univer 你的思想太單純了!想將繁體字像兵馬桶般埋葬?!簡直憂想!
=======
我对你的阅读能力无话可说,这难道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弱点?
中國現在通過門戶開放,令海外傳統文化回流,再次讓國內人認識繁體字的可貴,招牌、名片可見一斑!
==================
我收到的名片大都是简体的。这让我认识到了国人认识简体字的可贵。
探索別人埋於地下的的文化,即使破壞了也是別人的問題,與探索者無關,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表表者,很值得每一中國人尊重及保護…
================
你知道秦始皇创立的是什么文字吗?是小篆。
你们这些不肖子孙,硬是把小篆给生吞活剥地变成了什么“正体字”。
(注意:上面这句我用了语言修辞手法。)
univer 你很頑固,是100%簡體字的支持者及100%共產文化的倡導者,
==============
“100%共產文化的倡導者”是个什么概念,麦卡锡先生?你是不是还要组织各非华活动委员会来调查我?
你需知道文化是需歷史的浸淫,欠缺了就是一個硬崩崩的東西,正如北京跟深圳的分別一樣,響往文化的人們的都希望去、留北京而不是深圳,深圳只是一個用經濟堆砌出來的現代城市,沒有歷史價值,跟北京感覺完全是兩回事,深圳也明白他們欠缺的地方,也在培育他們留存下的”歷史文化”…!
====================
作出结论之前应该先调查,所谓“向往文化的去北京”的人数有多少,占多大比例?
國內提倡”學繁用簡”,既然如此,為何中國不可以走回正式的傳統正體字呢?
====================
你们这些不肖子孙(模仿秦始皇语),为何不走回小篆呢?小篆才是正统!
在有規有矩的支持下,即使文字在民間的應用而有所改變,也不會影響原本文化的歷史淵源價值,何樂而不為呢? — 來自香港,不是台灣
====================
这句话髂前可以用来形容简体字是一种很好的文字。麦卡锡议员,你在闹革命之前,最好做点家庭作业。
univer , 沒有我們這班不肖子,你可能只可以在博物館、故宮及一些歷史遺留的地方,才可以看到正體字,沒有我班不肖子, 很多文化已被”共化熔爐”燒毀了,沒有我們班不肖子,那會向大家說—中國是時候”撥亂歸正”了!正體字不一定是篆書,我是指中國未改用簡體字之前的中國文字,硬去說成甲骨文,簡直怪哉!
本人從國內、台灣及海外華人的角度去看,如中國走回”正體字”(簡體字的前身)是好事,不但可以正式統一文字,還可退離以往”共產”的感覺…
Ellis,我现在真敬佩你这文革小将的阅读能力,而且你连甲骨文和小篆都分不清,指望你来保存中国文化?
楼上的香港人,不要忘记一起把拼音废掉,回归注音符号啊。还有,中医这种在大陆有势力的东西也该被废黜掉,这样“還可退離以往‘共產’的感覺… ”
univer,老是說什麼文革,一談繁體字就什麼甲骨文,廢除中醫……
沒意義嘛!
里面是裡面還是鄉里?文醜還是文丑呢?
楼上使用这种火星文(而且还是杂糅的失意体前屈)就是破坏我中华文明之明证。
(注意:上面这句话使用了修辞手法!)
univer,老是說什麼文革,一談繁體字就什麼甲骨文,廢除中醫……
沒意義嘛!
==================
首先,我在后面几个帖子说的都是小篆,不是甲骨文!!!如果再有人在这里把两者混起来,那我可也要Orz了。
其次,不是说保护传统文化嘛。凭什么中医、小篆就是没娘的孩子?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的小篆就是正统!你马英九算老几?
(注意:上面这句话使用了修辞手法!)
里面是裡面還是鄉里?文醜還是文丑呢?
======================
简化字总表确实归并了一些字。如果仅从使用角度讲,归并之后并不会带来混淆。唯一的问题是繁简转换,当年可能没有考虑到这件事;如果能制定一个一一对应的映射,那么就完全没有麻烦了。
其实,不一一对应的统共就那么点儿,都快让你们全挖出来了。